中考: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道法 地理 

中考试题

图甲为小阳家的电热水瓶,图乙是其电路原理图,为阻值不变的电热丝,S1为温控开关,可以实现加热保温态的转换。为了测量电热水瓶的实际电功率,小阳找来了一块标有 200evs/kW·h字样的电能表,在电热水瓶中加入1L温度为的水后,把它单独通过电能表接入家庭电路中,将水加热到,用了3.5min。小阳根据电能表的参数和转盘转数,计算出电热水瓶的实际电功率为900W

求:(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电热水瓶正常工作时保温功率是多少?

(3)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电能表的转盘转了多少转?

(4)电热水瓶的加热效率是多少?

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    )

A3.2 g    B7.6 g    C8.0 g    D15.2 g

如图,抛物线 轴交于 A (-1 0) B (4 0) ,与 轴交于点 C .连接 AC BC ,点 P 在抛物线上运动.

(1) 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 如图 ,若点 P 在第四象限,点 Q PA 的延长线上,当 CAQ =∠ CBA 45° 时,求点 P 的坐标;

(3) 如图 ,若点 P 在第一象限,直线 AP BC 于点 F ,过点 P 轴的垂线交 BC 于点 H ,当 PFH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线段 PH 的长.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在春的暖日和风中,漫山遍野的花儿次第开放。②驻足花前,我仿佛能听到窃窃的花语和直沁心底的花香。③可是不久,一场春雨一阵春风之后,昨天还熙熙攘攘的一树娇艳,一夜之间却黯淡了炫耀的绯红,直落得香消玉yǔn,落红纷纷,满地残芳随风缥零。④花儿们就这么轻易地老去了容颜,给人留下了意犹未尽的怅憾。
(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直沁心底 (_______) 怅憾(_______) 香消玉yǔn(_______)
(2)文中①句中“次第”的意思是_____。
(3) 文中②句有一处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到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③句有一个错别字是(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民族,靠的是悠久的历史文明造就的。
B. 阳光明媚、四季花香的攀枝花,正张开热情的双臂迎接着八方来客。
C. “世界园艺博览会”5月在中国北京举行,每天参观的人数超过10万左右。
D. 我省要全面加强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1 )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有 aL Cl 2 H 2 的混合气体,用电火花引燃后,恢复到原来状态,发现气体仍为 aL 。用足量的 NaOH 溶液吸收燃烧后的气体,结果无气体剩余。由以上条件,推知原混合气体中 Cl 2 H 2 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是 ___

A Cl 2 H 2 =1    B Cl 2 H 2 1    C Cl 2 H 2 ≥1    D Cl 2 H 2 ≤1

2 )氢气在氯气中充分燃烧,若两者的体积比为 1 2 ,所得混合物用 200mL3.00mol/L NaOH 溶液(密度为 1.12g/mL )恰好完全吸收。

①求原 NaOH 溶液的质量分数 ___ 。(结果用小数表示,保留 3 位小数)

②求所得溶液中 Cl - ClO - 的物质的量之比 ___

③求溶液中 ClO - 的物质的量 ___

生活中的 “吸”字常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是利用了 ______ 的作用;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能 “吸”小纸屑,是因为梳子带了 ______

使用 SNCR 脱硝技术的原理是 6NO(g)+4NH 3 (g) 5N 2 (g)+6H 2 O(g) ,如图是其在密闭体系中研究反应条件对烟气脱硝效率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图 1 判断,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

B 从图 2 判断,减少氨气的浓度有助于提高 NO 的转化率

C 从图 1 判断,脱硝的最佳温度约为 900

D 从图 2 判断,综合考虑脱硝效率和运行成本最佳氨氮摩尔比应为 1.5-2.0

— Do you know ____________?

—At 9:00 tomorrow morning.

Awhen the video meeting began

Bwhen did the video meeting begin

Cwhen the video meeting will begin

Dwhen will the video meeting begin

人体可以感知环境变化并对自身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能感受刺激并产生兴奋                  B兴奋通过神经进行传导

C感觉形成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D感知变化并进行调节利于生存

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分泌的胆汁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
B.②是大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③分泌的消化液能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D.④是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只含消化糖类的酶
抒情散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老师!老师!
阎连科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辞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ào dié,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⑩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选自《读者》2015.10有删改)
【1】文章用“老师!老师!”做标题有何妙处?
【2】结合课文分析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
【3】选择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文章开篇点题,领起下文,表达我对老师的敬仰和爱幕之情。
B. 文中的张老师一生清贫,教书认真,子女有成、孝顺无比。
C. 文章回忆我初中时带同学逃课帮母亲提蚜虫,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至今想起依然觉得自己很聪明,做的很有理。
D. 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老师的爱。
【4】请从修辞运用角度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
【5】这篇文章中的老师和“我”给了你哪些启示?请任选一个说说。

下列几种微小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的是(  )

A. 草履虫                         B. 酵母菌                         C. 乳酸菌                         D. 变形虫

如图所示的图案由三个叶片组成,绕点 O 旋转 120° 后可以和自身重合,若每个叶片的面积为 4 cm 2 AOB =120°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__________

下面两幅漫画都叫《进化》,请任选其中一幅,谈谈漫画的含义。

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 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 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 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图所示装置(镁条长度为3 cm,试管容积为20 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 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2

加入2 mLNaOH浓溶液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3

先加入2 mL浓硫酸,再通入约4 mL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4

先加入4 mL饱和Na2SO3溶,再充满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5

先加入2 mL蒸馏水,再通入约4 mLCO2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______________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填序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绳将杠杆AOBO点悬挂起来,B处挂一重物G,请你在杠杆上画出最小的动力F1及动力臂l1,使杠杆在图中位置平衡。

   

利用生锈废铁屑和钛白废酸(含硫酸、硫酸亚铁)制备硫酸亚铁的主要转化过程如下

1)Ⅰ中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中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 )在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大量重要文物,其中有巨青铜面具如图甲,其制作材料属于 ______ (填序号)。

A .金属材料 B .合成材料 C .复合材料

2 )为了防止铁器生锈,通常在其表面涂防护漆,其防锈原理是 ______

3 )某同学用图乙所示实验来验证铜与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则 X Y 分别是 ______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酸:NaHCO3H2SO4  

B.氧化物:SO2KMnO4

C.黑色固体:CuOFe2O3  

D.具有还原性的物质:C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