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码重/N | 弹簧测力计提升的高度/m | 有用功/J | 总功/J | 机械效率 |
2 | 0.4 | 0.2 | 0.2 | 100% |
[实验1] 学习碱的性质时,甲组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 和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图①、②)。观察到:
①中澄清石灰水很快变浑浊,②中无明显现象。
甲组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乙组同学提出异议,如果生成物具有 性质,就无明显 现象。他们设计如图③所示的实验,若软塑料瓶变瘪就可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 反应。他们的依据是 。
结论:二氧化碳能与碱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2] 丁组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持续通入一段时间二氧化碳,发现也变浑浊了。
已知:①室温下某些物质的溶解度:氢氧化钠 109g,碳酸钠 21.5g,碳酸氢钠 9.6g。
②向碳酸钠溶液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
【猜想与假设】
猜想 1:可能生成了难溶物。
猜想 2:可能与二氧化碳的量有关。
猜想 3: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有关。
上述猜想中,肯定不正确是 ,理由 。
组别 | 氢氧化钠溶液 | 通入CO2的体积/mL | 实验现象 |
1 | 10% | 300 | 没有明显现象 |
2 | 10% | 450 | 出现较少浑浊 |
3 | 10% | 500 | 出现较多浑浊 |
4 | 10% | 600 | 出现大量浑浊 |
解释与结论 1:溶液变浑浊的原因主要是:过量的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的 ,导致溶液浑浊。所以,猜想 2 (填“成立”或“不成立”)。
组别 | 氢氧化钠溶液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 1% | 持续通入等体积的CO2气体 | 没有明显现象 |
2 | 5% | 出现很少浑浊 | |
3 | 10% | 出现大量浑浊 |
解释与结论 2:由此可知,猜想 3 (填“成立”或“不成立”)。
结合所给数据,丁组推测实验 3 中出现的不溶物还可能是碳酸钠,理由是 。
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如果始终不能产生浑浊现象,氢氧化钠溶液 的浓度最大值为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①综合国力日益强大 ②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③是个负责任的国家 ④已经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②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③自强不息、坚持实干的奋斗品质
④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事准则
热水箱容量 | 2L |
额定电压 | 220V |
加热时的功率 | 400W |
保温时的功率 | 40W |
①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②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
③四项基本原则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政治保证
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 She __________ a TV program about a missing elephant.
【军事上】
材料一:
图1 欧洲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对峙图 图2 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文件
【政治、经济上】
材料二:丘吉尔耸人听闻的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了,”他呼吁,只有英美结成军事同盟,才能制止苏联的侵略……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二战后,以前长期对立的法国和德国,现在观念已经由“我是法国人”“我是德国人”变为“我是欧洲人”。
【思想意识上】
材料四: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因突发脑溢血去世。罗斯福逝世的消息令世界震惊,不同的国家都表达了同样的怀念与尊重(共识):莫斯科红场下了半旗。中国共产党《新华日报》以“民主巨星的陨落”为题发表社论。4月14日载着灵柩的总统专列缓缓而行,沿途瞻仰灵车的人无以数计……
——摘自腾讯网
方面 | 相关史实 |
科学技术 | ① |
世界经济 | ② |
政治格局 | 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