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初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法 

九年级(初三)试题

如图所示是动滑轮的示意图(动滑轮自重忽略不计)。

  1. (1) 动滑轮的实质是杠杆,请你画出该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 (2) 请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证明:F=G。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A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 清除可燃物 C .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 . 隔绝空气
《最美公务员发布仪式》恰尔恰别克·瓦黑提别克:守边境一身赤胆,护平安满怀忠诚,十年如一日守护在边境线上,切实做到“零事故”,以极致热情筑就边境钢铁长城。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为了国家利益,我们必须献出自己的生命   

②他心怀爱国之情,坚持了国家利益至上

③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值得崇敬与追念 

④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恪尽职守的优秀品格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 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C .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D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计算:
  1. (1) 2sin30°+3cos60°+tan45°;
  2. (2)
如图是小明一天看到的一根电线杆的影子的俯视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1)(2)(3)(4) B . (4)(3)(2)(1) C . (4)(3)(1)(2) D . (2)(3)(4)(1)
碳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利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1) Ⅰ、碳的多样性

    金刚石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因是

  2. (2) 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石墨烯)是目前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单层石墨片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
  3. (3) Ⅱ、“碳中和”的实现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CO2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

    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的加剧。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直接贡献的一种措施:

  4. (4)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经吸收剂处理可实现CO2的捕集。

    ①NaOH吸收。NaOH溶液吸收CO2生成 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CaO吸收。CaC2O4在高温下分解制得疏松多孔的CaO,同时产生CO、CO2。该反应所得CO、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滴加液体   C .       加热液体   D .     读取液体体积
一位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时,根据结果描绘温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物质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 (选填“快”或“慢”)。甲物质比热容乙物质比热容(选填“>”“<”或“=”)

如图,为了测得旗杆AB的高度,小明在D处用高为1m的测角仪CD,测得旗杆顶点A的仰角为45°,再向旗杆方向前进10m,又测得旗杆顶点A的仰角为60°,求旗杆AB的高度.

图片_x0020_101499336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实验室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盛有无色钠盐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无法确切知道是哪一种钠盐.某同学根据中学化学知识,对该试剂可能是什么进行了如下猜想和验证,选择你认为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序号

猜想物质

检验需要试剂

现象和结论

A

Na2SO4

氯化钡溶液、稀硝酸

如果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一定是Na2SO4溶液

B

Na2CO3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如果产生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一定是Na2CO3溶液

C

Na2SO3

稀盐酸

如果产生的气体为无色,则原溶液一定是Na2SO3溶液

D

NaCl

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如果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一定是NaCl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了”字与“但是,前思后想,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到了儿点了头”中的前一个“了”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你看过电影《没完没》没有?那是一部喜剧色彩很浓的片子。 B . 毛泽东不愧是军事家,不用到前线去,对战场的情况就如指掌。 C . 这个人说话一套一套的,其实对事情不甚了了 D . 事情已拖了近一年,到现在无进展。
如图所示,灯泡L1比L2灯泡亮,电压表示数为6 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V1示数为6 V B . V1示数大于6 V C . V2示数小于6 V D . V2示数大于6 V
将N2、CO、HCl 三种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OH 溶液、浓硫酸、灼热的CuO,假设每次处理均能完全反应(或吸收)。则最后排出的气体是( )

A . N2、CO B . H2O (气)、N2 C . N2、CO2 D . HCl、 CO
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 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B . 微粒质量发生变化 C . 变成了新微粒 D . 微粒间的空隙发生改变
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若抛掷6次都是正面朝上,则抛掷第7次(   ).
A . 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大 B . 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大 C . 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一样大 D . 无法确定

大众拍卖行对下图拍品进行了简介,品种:连环画/小人书;属性:1989年版,绘画版连环画,64开,外国题材,套书散本,上海,普本,页码不详。这本连环画主要内容是(    )

A . 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过程 B . 进行环球航行的过程 C . 发现非洲好望角的过程 D . 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过程
关于光纤通信,小明同学曾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漫长的线路上,光纤免不了要拐弯、缠绕,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激光通信信号怎样从一端传到另一端呢?后来在“研究光纤怎样传输光信号”的活动中,终于明白了:激光信号在光纤中( )

A . 就像水流沿弯曲水管流动那样 B . 就像电流沿弯曲导线传播那样 C . 不断地经光纤壁反射而向前传播 D . 不断地在光纤中折射而向前传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

领土

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

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陆军人数;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

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材料二: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材料三: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1. (1) 材料一中的条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署的?此会议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体系?
  2. (2) 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实行什么政策?
  3. (3) 材料三中,“冷战消失”的标志是什么?“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4. (4) 面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

某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就一个半径为6cm,圆心角为120 的扇形,则这个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