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初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法 

九年级(初三)试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CH4)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 , 不完全燃绕生成CO;

②白色无水CuSO4粉末遇水变蓝色;

③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1. (1)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2、H2O

    猜想二:CO、H2O

    猜想三:NH3、CO2、H2O

    猜想四:CO2、CO、H2O

    你认为上述猜想肯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2. (2)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图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色粉末变成黑,由此推断猜想四成立。

  3. (3) 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实验过程中B、C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5. (5) (反思与交流)

    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中毒。

  6. (6) 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的、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判断下面句子用了比喻修辞的一句( )

A . 饥饿的疼痛是剧烈的,它一阵一阵地发作,好像在啃他胃,疼得他不能把思想集中在去狄斯河必经的路上。 B . 最后,到了漫漫的暮色袭来的时候,他才发现一个水坑里有一条独一无二的像鲦鱼般的小鱼。 C . 他已经不再像人那样挣扎了。 D . 这是一匹病狼,它的那双尖耳朵并不像别的狼那样竖得笔挺,眼睛也昏暗无光,布满血丝。
五张完全相同的卡片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5,现从中随机抽取一张,抽到的卡片上所写数字小于3的概率是(     )
A . B . C . D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当时西欧的人身控制,其强度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有力,在一定条件下,农奴可以获得自由。在此情况下,便有成批的手艺人出走,到适合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地方居住。他们把生产的手工业品卖给农村,买回粮食和原材料。社会分工逐渐加强并得以深化,城市在此基础上也进一步得到发展。由寻求自由的人聚居而形成集市,由集市扩大为城,西欧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结果。《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1. (1) 材料一反映了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哪一组织形式?西欧这种组织形式有何特点?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兴起的原因。西欧城市兴起有何重要影响?
  3. (3)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1)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
  2. (2) 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
  3. (3) 酒精作燃料:
用一个动滑轮在 5s 内将一重为 200N 的物体匀速竖直向上提起 3m,拉力为 150N, 则(   )
A . 使用动滑轮所做的有用功是 450J B . 物体上升的速度是0.6 m/s C . 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66.7% D . 拉力的功率是 90 W
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 (1) 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
  2. (2) 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

    猜想四:NaCl、Ca(OH)2和HCl

    同学们马上否定了猜想四,请问他们否定的理由是什么?

  3. (3)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猜想二不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滴加(填名称)。

    产生气泡

    猜想三成立

  4. (4) 【迁移拓展】稀盐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下列工艺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刺绣    B . 织布    C . 剪纸    D . 酿酒
2021年1月30日,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填“裂变”或“聚变“),核能是(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核电站输出的电能属于(填“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
下列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   )
A . H B . O C . N D . Mn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在此之前有多个国家曾发行过紫禁城元素的邮品.图1所示的摩纳哥发行的小型张中的图案,以敞开的紫禁城大门和大门内的石狮和太和殿作为邮票和小型张的边饰.如果标记出图1中大门的门框并画出相关的几何图形(图2),我们发现设计师巧妙地使用了数学元素(忽略误差),图2中的四边形 与四边形 是位似图形,点 是位似中心,点 是线段 的中点,那么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 四边形 与四边形 的相似比为1:1 B . 四边形 与四边形 的相似比为1:2 C . 四边形 与四边形 的相似比为3:1 D . 四边形 与四边形 的面积比为4:1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 锰钢 B . 红磷 C . 五氧化二磷 D . 硝酸钾
我市民新水泥厂化验室,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

120g

12.5g

128.1g

  1.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求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g。
  2. (2) 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 (3) 完全煅烧250t该石灰石可制得含杂质生石灰的质量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成就显著,以“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高性能计算机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1. (1) 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说明了什么?
  2. (2) 有人认为我国的尖端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说明我国已经是科技强国。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质量相等,初温均为10℃的甲、乙两物体,将它们分别投入温度均为60℃的等质量的两杯热水中,热平衡后甲所在杯中热水温度降低了5℃,乙所在杯中热水温度降低了20℃,不考虑热量损失,则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14—16世纪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指(    )

A . “光荣革命”和大化改新 B . 文艺复兴和大化改新 C . “光荣革命”和新航路开辟 D .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锌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当人体内缺锌时,会出现味觉、嗅觉差,厌食,生长于智力发育低于正常水平的现象.目前,人们使用较多的补锌剂是葡萄糖酸锌[Zn(C6H11O7)2],求:
  1. (1) 葡萄糖酸锌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
  2. (2) 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而科学进步又将思想的解放引向更高层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应当像基督教要求的那样“轻视自己”,还是像古代哲学家所说的那样充当“万物的尺度”?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思考的根本问题,而最终他们选择了后者。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科学发展起来了,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天文学都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由于产生了人体解剖学,医学也向前进了一大步。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二: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它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首先,启蒙运动的兴起就和它密切相关。受牛顿力学的启发,人们发现自然界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启蒙思想家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所进行的种种思考,在历史上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三:如果说机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即缩短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最有力的手段,那末,它作为资本的承担者,首先在它直接占领的工业中,成了把工作日延长到超过一切自然界限的最有力的手段。一方面,它创造了新条件,使资本能够任意发展自己这种一贯的倾向,另一方面,它创造了新动机,使资本增强了对别人劳动的贪欲。

——[德]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牛顿力学对启蒙运动的影响。举例说明启蒙运动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机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现象始于哪次变革?概括马克思对科技进步的看法。
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

A . 甲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B .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C . 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56:73 D . 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都不变
山西老陈醋的酸味较浓,而镇江老陈醋的酸味酸中带柔,酸而不烈。其实,食醋的酸味强度的高低主要是由其中所含醋酸量的大小决定的。已知,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请计算(写出规范化的解题过程):

图片_x0020_100012

  1. (1) CH3COOH的相对分子质量
  2. (2) CH3COOH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
  3. (3) CH3CO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