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五年级语文试题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动作描写  ②外貌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描写

⑴武松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________

⑵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________

⑶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________

⑷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________

A . ④③①② B . ④①③② C . ①④③② D . ③①④②
下面词语中的划线字与“流传”的“传”读音不相同的是(    )。
A . B . C . 白蛇 D .
根据课文 《推敲》理解,填空。

本课讲的是唐朝诗人与韩愈一起 的故事,表现了贾岛  的创作态度和 的钻研精神。


根据词语的正确意思填空。

自然:

A.理所当然

B.自然界

C.不呆板

①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

②经过努力获得了好成绩,心里自然很高兴。

③他虽然是初次上台演出,但演得很自然。

读下面的句子,找出表示东东心理变化的词语

①他意识到自己太冒失,想申辩,但缺乏勇气,便懊恼地低下头,满脸通红。

②他吓得心突突乱跳,一动也不敢动,担心老师挑他的毛病。

③他高兴地坐下了,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

读拼音,写汉字。

qín  guó

guān  dǐ

biàn  zhōu

将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①杰奎琳问:“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②杰奎琳说:“妈妈,我懂。我真讨厌德国佬。”

课外阅读。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 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①发鸠(jiū)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旧说在山西境内。②柘(zhè)木:柘树。③文首:头上有花纹。④其鸣自 :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⑤少女:小女儿。

  1. (1) 解释下列下划线的词语。

    ①白

    ②以于东海:

  2. (2) 翻译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怎样的精神?
  4. (4) 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个句子描写的人物是。我也能写写某一人物:
书写展示。请用钢笔书写,做到书写端正、匀称、美观。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松鼠喜欢在平原地区生活,白天经常出来玩耍、吃东西。 B . 松鼠十分警觉,动作敏捷。 C .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窝口朝下,很容易进出。 D . 松鼠通常一胎生一个。
课内阅读我最棒。

    ①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②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③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④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⑤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1. (1)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忙碌—    瘦小—    高兴—

  2. (2) 读文段中的画线句子,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 (3)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第①段中,有一个词可以表现出母亲工作的艰辛,这个词是“”;对“我”买书,母亲的态度是,由此可以看出母亲

  4. (4) 从这位母亲身上,你想到的诗句是:
根据
要求改写句子。
  1. (1) 为了拖住敌人,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撤退,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缩句)
  2. (2) 五位壮士完成了任务。(扩句)
填上合适的词语。

阳光        一篷帐       一花苞

白云        一草地       一蜻蜓

修改病句。

  1. (1) 一会儿,继续又来了几个碾米的老乡,碾台又吱吱扭扭地转了起来。

  2. (2) 我们就是全国的老百姓胜利的可靠保证。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选项是(    )。

A . 魁梧  淘汰  凯旋  绞刑 B . 默汁  纠缠  幸亏  困窘 C . 羞愧  预妨  痴迷  臂膀
缩句。

①我便想起童年窃读记的趣事。

②窃读记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④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⑤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⑥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⑦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⑧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 (1) 选择括号内正确读音。
  2. (2) 在⑤、⑧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 (3) 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
  4. (4) 读④、⑤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第④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 ”这一句相照应。

    ②第⑤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做法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表现了蚂蚁具有的什么精神?

    答:

  5. (5) 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6. (6) 我们刚刚经历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疫”,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用简要的语言写下来。
有些成语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请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①十年树木,

②百尺竿头,

③八仙过海,

④近朱者赤,

填一填。
高山上敲鼓------    
狗咬吕洞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