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首诗颂扬谁的伟大业绩(  )

A . 曾国藩 B . 李鸿章 C . 左宗棠 D . 林则徐
中国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不包括(   )
A . 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 . 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 C . 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D . 革命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三大改造指的是(    )

A . 对工业、农业、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 对地主、富农、中农的阶级改造 C . 对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结构的改造 D .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唐宋时期,众多诗词作品得以刊印成集,主要得益于(    )
A . 造纸技术的改进 B . 印刷技术的进步 C . 国家政策的支持 D . 对外交流的发展
某同学通过互联网下载了一位历史人物的简介:“他是连任四届的轮椅总统,颁布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出席了雅尔塔会议…”“他”是(    )

A . 威尔逊 B . 罗斯福 C . 杜鲁门 D . 尼克松
下列各项,哪一项的概念间具有因果关系(    )

A . 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 B . 欧洲殖民扩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 日本大化改新—日本明治维新 D .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
 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
 当中国告别风云变幻的近代史时,也就告别了那个时代曾经的苦难。

  1. (1) 宝岛台湾在历史上经历了与祖国的三次分离,第一次分离后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2. (2) ①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始于近代史中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写出这个条约的名称。 台湾第二次回到祖国怀抱的原因是什么?②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残余部队退守台湾,造成了台湾与祖国的第三次分离。台湾与祖国第三次分离于哪一年? 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3. (3) 新时期我国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举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两个范例。

  4. (4) 感悟:通过上述探究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

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材料三  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权力,建立诸侯国。

材料四 下图。

材料五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六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

  1. (1)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哪种政治制度?
  2. (2) 材料二中“家天下”指什么制度?
  3. (3) 材料三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材料四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左传》中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 (4) 诸侯有什么权力?材料五、六说明了这些受封诸侯有哪些义务?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礼遇期》一文中写道:“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把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材料中的“内乱”是指(    )
A . 抗美援朝战争 B . “大跃进”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以下内容有两处错误,请表述观点并说明理由。

发生在1910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错误:    理由:

 (1)北京人已经会使用 火;山顶洞人已会 火。
(2)在险恶的环境里,为了生存,北京人过 生活;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
(3)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 ;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是 。
(4)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5)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 朝开始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等中国人的英明领导下,终于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1. (1) 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 (2) 就中共本身来说,你认为人民解放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构建知识的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能力,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 近代西方民主发展进程 B . 欧洲国家民主独立的过程 C .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进程 D . 反对殖民压迫的历程

20世纪欧美文学名著很多。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作者是

A.高尔基            B.罗曼·罗兰            C.德莱塞             D.贝克特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051012-17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载着两名航天员顺利完成飞天使命,令海内外中华儿女感到振奋。

⑴你知道两位航天员的名字吗?请你写出两位航天员的名字。

⑵请问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为什么让海内外中华儿女感到振奋?

⑶我国航天事业为什么能取得巨大成就?

⑷请列出我国科技上巨大成就。(至少举两例)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建立      C.第一国际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富。

——摘自一首唐诗

请回答:

①这是谁写的一首诗?开元是哪些皇帝的年号?

②这首诗中的小邑犹藏万家室说明了什么?

③这首诗反映了什么?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王朝起重要作用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臣鹿之战             D.城濮之战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王进喜、焦裕禄和邓稼先等英雄铸造的时代精神成为我国重要的民族精神之一。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A. 居安思危,国际主义
B. 众志成城,团结御辱
C. 民主科学,追求真理
D.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 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
B. 经济和政治改革方式的差异
C. 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
D. 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