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会议是(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C . 七届二中全会 D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
20世纪70年代初期,新中国迎来了最大的一次建交高潮,有5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形成这次建交高潮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

A . 打破了帝国主义包围封锁 B .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关系改善 D . 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提高

漫画“梅开三度”是对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外交成就的形象表达,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体现了(    )

A . 美国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 B . 中国综合国力位居世界第一 C . 中国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D .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有一支英雄的部队,它还没有宣布成立就参加了开国大典的阅兵,刚成立就在与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的战争中打出了自己的威风。它是(   )

A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B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C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D .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 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
A . 袁隆平 B . 邓稼先 C . 屠呦呦 D . 钱学森
以下科技成就中,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是(    )
A .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C . 第一颗氢弹的爆炸 D . 籼型杂交水稻
1966年6月,毛泽东在《有所思》中写道:“一阵风雷惊世界,遍地红绿(指红卫兵)走旌旗。”诗中“一阵风雷”喻指(    )

A . 抗美援朝战争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大跃进”运动 D . “文化大革命”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等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此时为我国原子能工业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先进人物是(    )

A . 王进喜 B . 雷锋 C . 焦裕禄 D . 邓稼先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中,首先开始改革的是(    )

A . 国有企业 B . 农村 C . 城市 D . 乡镇企业
他临终前要求“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他是(   )
A . 孔繁森 B . 王进喜 C . 雷锋 D . 焦裕禄
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三大这三次会议的共同点是(   )

①都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工作重点都主张发展经济,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③都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④主要方针、路线在实践中得到贯彻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①②③
20世纪末,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
A .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 西部大开发 C . 保护文化遗产 D . 兴边富民行动
下列人物中,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 . 焦裕禄 B . 邓稼先 C . 雷锋 D . 王进喜
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是(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中共十二大 C . 中共十三大 D . 中共十五大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这句歌词是对社会主义的赞颂。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抗美援朝的胜利 C .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的副主席不包括(    )
A . 朱德 B . 刘少奇 C . 邓小平 D . 宋庆龄
中共八大后的十年,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他们是(    )

①黄继光  ②王进喜  ③孔繁森  ④雷锋  ⑤邓稼先 ⑥袁隆平 ⑦焦裕禄

A . ②④⑤⑦ B . ①②⑥⑦ C . ②③④⑤ D . ②③⑤⑥
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迈入了核大国行列。
建国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有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建国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陈友汉家生活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 三大改造 B . 土地改革 C . “一五计划” D . 大跃进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

A . 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 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 C . 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 D . 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