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物理

如图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恒为6V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规格为“40Ω,12A”。

  1. (1) 小明同学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部分实物电路,还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导线连入电路;
  2. (2) 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中发生的故障可能是;(只有一处故障)
  3. (3) 排除故障后,调节滑片使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是W;
  4. (4) 该组同学又将小灯泡换成5Ω、10Ω、20Ω定值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为了使所有定值电阻都能够参与实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最小值为V。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 .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 . 根据响度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 D . “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每秒振动次数

80

1200

120

800

图片_x0020_100002

A . 甲的响度较大 B . 声源在发出甲声音时振动频率较低 C . 乙的音调较高 D . 声源在发出乙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
一冰块体积为5 m3 , 质量为4500 kg,则冰的密度为多少?若该冰块完全熔化成水,水的体积是多少?(水的密度为1.0×lO3 kg/m3
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 . 点燃的蜡烛 B . 月亮 C . 晚上的萤火虫 D . 发光的水母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安全带

    汽车安全带是用于保护驾乘人员安全的装置,如图甲.

    安全带结构一般由软带、等部分组成.汽车正常行驶时,卷带装置中的卷收器借助弹簧,如图乙,使软带随身体的移动而自由伸缩且不会松弛.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安全带能在人尚未移动时拉紧软带,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待冲击力峰值过去时,适当放松安全带,避免因拉力过大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卷收器内的敏感元件将驱动锁止机构锁住卷轴,使软带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汽车上都设有安全带未系提示系统.系统中有两个开关,座椅下开关S1和插卡开关S2 . 当乘客坐在座椅上时,开关S1闭合,表盘上的指示灯亮;系上安全带时,开关S2闭合,指示灯熄灭,有效提醒驾乘人员系好安全带.

  1. (1) 当汽车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系上安全带可以有效防止驾乘人员由于 而造成伤害.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突然拐弯时,安全带能自由伸缩

    B.用手快速拉安全带,安全带不能被拉动

    C.为了安全,安全带要尽可能系得松一些

    D.汽车突然启动时,安全带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

  3. (3) 将安全带拉伸,卷收器弹簧的弹性势能将 (变大/变小/不变)

  4. (4) 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对人的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5. (5) 根据短文,在图丙方框内设计安全带未系提示系统的电路图

在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保持不变,其中R2的阻值为15欧,闭合开关S,电流表示数如图(b)所示。

①求R2两端的电压。

②求R1的阻值。

③各电表量程不变,现用变阻器R0替换电阻R1、R2中的一个后,闭合开关S,在确保电路中各元件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移动变阻器滑片,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变化量为4伏。请判断变阻器R0替换的电阻,并求出R0的最大阻值。

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明同学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海春同学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 (1) 若用手指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2. (2) 海春把调节好的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的,原因是
  3. (3) 海春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表明
  4. (4) 海春还用两只筷子做了两个相同的简易密度计进行实验:

    ①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密度计在丙中的浮力密度计在丁中的浮力,还可以分析出丙溶液的密度丁溶液的密度。(以上两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筷子下面缠铁丝的目的是

    ③轮船就是依据这一原理漂浮在水面上的,那你知道轮船的排水量是指什么吗?(填“满载时”,“空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0cm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6

A . 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将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光屏上可以看到放大的像 C .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要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 . 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在蜡烛与光屏之间移动,不可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温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 (1) 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 (2) 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 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 184.4℃,水的沸点是 100℃。 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3. (3) 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温度远低于0℃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 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形成的;
  4. (4) 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些干冰,一会儿看到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原因是
力的三要素是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考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质量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当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 (1) 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的较大。
  2. (2) 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
    A . 逐渐升高 B . 逐渐降低 C . 先升高后降低 D . 先降低后升高
  3. (3) 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______。
    A . 30% B . 40% C . 60% D . 90%
  4. (4) 请在图表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5. (5) 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它含有的热量越多 B . 一个物体的温度降低了,一定是它对外做功,它的内能减少 C .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它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 . 燃烧天然气给水加热,放出的热量虽然只有一部分被水吸收,但能的总量是守恒的
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单位:kg/m3) 如下表.将小蜡块分别放入盛有适量水和酒精的烧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密度

物质

密度

7.9×103

1.0×103

0.9×103

酒精

0.8×103

A . 两种情况下蜡块都沉到杯底 B . 两种情况下蜡块都浮在液面 C . 蜡块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 D . 蜡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

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当闭合开关、移动导体棒ab时,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利用这一现象所揭示的原理,可制成的设备是(   )

A . 电热器 B . 发电机 C . 电动机 D . 验电器
小明同学从桂城乘车去南国桃园游玩,所乘车的速度计如图甲所示,他也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

  1. (1) 该车的速度是多少?
  2. (2) 该车以速度计上的平均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国桃园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甲、乙、丙均为轻质小球,已知甲带正电,将甲和乙相互靠近时,两球静止时如左图所示,将乙和丙相互靠近时,两球静止时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丙球带电情况是

图片_x0020_100002

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出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用  (6)  测量物块的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13a)所示,则物块的质量为  (7)  克;将物块放入盛有40厘米3水的量筒后,水面位置如图13b)所示,则物块的体积为  (8)  厘米3,物块的密度为  (9)  /厘米3

                  

a)            (b

用天平测一张邮票质量的正确做法是(   

   A. 把一张邮票放在左盘中,不加砝码,直接拨动游码来测

   B. 把一张邮票和一块橡皮同称,再减去橡皮的质量

   C. 先测出50张相同邮票的质量,再除以50得出一张邮票的质量

   D. 以上方法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