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物理

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声强级/dB

1

20.5

1.50

2131

80

2

31.00

2.00

1284

100

3

48.5

2.50

656

60

  1. (1) 从表格数据可知,编号为的风铃管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大,编号为的风铃 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2. (2)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

    请说明你的理由,答:(选填“能”或“不能”),理由:

  3. (3) 如果再增加一根长度为20.50cm和直径为cm 的金属管做实验,就能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
烧杯中装满水,在水中轻轻放入一个苹果,苹果漂浮在水面上,从烧杯中溢出 5×10-4m3的水,则苹果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N?苹果所受的重力多少?(g=10N/kg)
   人正常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属于 选填“静”“滑动” 摩擦。如图所示,用力F把水平长木板A向右拉动并做加速运动时 木板A足够长 ,过足够长时间后,木块B相对于地面是 选填“运动”“静止” 的;B受到A对它的摩擦属于摩擦 选填“静”“滑动” ,方向向

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 . 用地膜覆盖农田 B . 把湿衣服凉在通风处 C . 新鲜的樱桃放在保鲜盒中 D . 将地上的水用扫帚扫开
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分子动理论基本知识的是(    )
A . 物质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 B .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C . 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D . 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时,越滚越快,它所受的重力(  )
A . 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B . 大小变大,方向不变 C . 大小减小,方向改变 D . 大小不变,方向不变
用手握酒瓶,使瓶口朝上静止在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 B . 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酒瓶受到手对它的摩擦力大于它的重力 C . 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到的摩擦力也随之增大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如图所示,实验室里的音叉有不同的规格。音叉上标注的字母“C”表示音叉每秒振动的次数,由此可判断(   )

A . 音叉甲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大 B . 音叉甲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小 C . 音叉甲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D . 音叉甲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人们外出必须戴上口罩,而戴着近视眼镜的同学眼镜片常常模糊不清,这是由于水蒸气的现象而形成。
某家庭电路中,已有两盏灯正常发光,如果再使用一个电熨斗,则该电路的(   )
A . 总电流变大 B . 总电压变大 C . 总电阻变大 D . 总功率变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我们用一根未点燃的蜡烛来代替点燃的蜡烛在镜中的像,以确定像的位置,这种物理方法叫做  (  )

A . 控制变量法 B . 等效替代法 C . 类比法 D . 模型法
由声源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的。声音是不能在 中传播的。
关于电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电源在电路中起到提供电能的作用 B . 电路接通后,电流方向一定是从电源正极流向电源负极 C . 给ipad充电时,是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 D . 电路中想要有电流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有电源,电路是通路
如图,S断开时灯亮,S闭合时灯亮。

图片_x0020_1338225056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传播径迹是弯曲的,说明光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自行车的尾灯可以在夜间显示自行车所在的位置,说明尾灯是光源

C.平面镜只能成像,不能控制光的传播路径

D.小雪自制的万花筒是通过单一平面镜成像来形成缤纷图案的

苏华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由此她对老师讲过的蜜蜂发声是双翅不断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为了弄清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苏华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U形管相当于一个_____,他向图20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当管内的红墨水静止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__


2)如图20乙他将橡皮管的一端紧密地套在U形管左侧的端口后,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这是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 ____________的关系.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____

3)为了研究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在换用不同的三种液体后,他仍多次改变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每次调整并保持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为h不变,比较探头所处的深度.则探头所在深度最大的液体是(选字母)__ .(A.酒精ρ酒精=0.8×103kg/m3 B.植物油ρ=0.9×103kg/m3 C.盐水ρ=1.1×103kg/m3)此时探头在三种液体中受到的压强 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4)若图20乙中U形管左右两侧红墨水面的高度差h=10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 ______Pa.(ρ红墨水1.0×103kg/m3g10N/kg

5)“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的压强越大”,这个液体压强特点在生活有很多现象与体现,请举出相关的一个例子:_______________

10·枣庄)2009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种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和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1                                    2                                 

3                                            

行驶中的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刹车片会发烫这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了物体的内能,若汽车行驶过程中消耗汽油2kg,,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时放出______J的热量。(汽油热值4.6×107J/kg)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调整好后,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6cm,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_______的实像;再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一些,要获得清晰的实像,光屏应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3)图中L为凸透镜,MN为其主光轴,O为光心,若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实像为AB’,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二个焦点F,并在图中标出F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