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下面是研究“水的沸腾”和“海波熔化”的实验。

  1. (1) 图a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图b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标准大气压;小红把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2. (2) 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他们采用如图c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d。由图像可知,在第5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选填“继续”或“停止”)。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A . 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 B . 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C . 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 D . 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
  2. (2) 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2℃时,其状态是。(选填“固态”或“液态”)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 . 先液化后蒸发 B . 先升华后蒸发 C . 先液化后升华 D . 先凝华后升华
学习完透镜知识后,小伟同学用纸盒、凸透镜、手机、白纸板做了一个简易投影仪,想把手机里的视频放大看,如图(a)所示:

  1. (1) 小伟首先测凸透镜的焦距,由图(b)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手机应位于透镜左侧图(c)中的 a、b、c、d四个位置中的位置;
  3. (3) 当手机里播放视频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光屏的像相对于手机里的视频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4. (4) 小伟想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小的像,手机应该相对透镜一些,光屏位置应该透镜方向移动。(均选填“靠近”或“远离”)
小辉同学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实验方案和操作过程均正确,两表的连接和示数如图所示.这个实验可以改进的地方是,你这样改的理由是

某小组同学发现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一部分光线反射回水中,另一部分光线折射进入空气中,如图(a)所示.他们保持入射点O位置不变,将入射光线转过一定角度,观察到反射和折射光线如图(b)所示.

  1. (1) 由图(a)或(b)可以发现  在同一平面内.图(c)为图13(a)、(b)重合后的示意图,请猜想:两个平面相交的线MN是  .
  2. (2) 他们确定了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并分别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了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 表二:光从玻璃斜射空气中

    实验

    序号

    入射角(度)

    反射角(度)

    折射角(度)

    实验

    序号

    入射角(度)

    反射角(度)

    折射角(度)

    1

    10

    10

    13

    7

    10

    10

    15

    2

    20

    20

    27

    8

    20

    20

    31

    3

    30

    30

    42

    9

    30

    30

    49

    4

    40

    40

    59

    10

    40

    40

    76

    5

    45

    45

    70

    11

    45

    45

    无折射

    6

    50

    50

    无折射

    12

    50

    50

    无折射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的第2列和第3列,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或7~10中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  .

  3. (3) 从表一、表二数据中,他们发现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有折射光线.如果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恰好消失时的入射角为a,为了得到a 的大小,应该在入射角为  的范围内继续实验.
某手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其拍照的原理是:当被拍摄的物体离凸透镜距离(大于/等于/小于)2f时,成倒立的的实像。当手机离被拍摄的物体很近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变,从手机中看到的像变模糊,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我们可以自制手机微距镜头,即在手机镜头前加一(凸/凹)透镜,使近距被拍摄的物体清晰成像。
如图所示,人在读取温度计示数时,正确的位置是, 读数是℃。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 海市蜃楼  B . 水中倒影 C . 雨后彩虹 D . 立竿见影
如图,用手蘸水后摩擦高脚杯的杯口,听到杯子发出声音,当注入杯中的水量发生变化时,声音特性中的(音调、响度、音色)发生了变化,蘸过水的手感觉凉爽是因为

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cm,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的停表读数为s.

以下是小明对几种现象的分析和认识,其中合理的是(   )


①淋湿了的小狗用力抖动身体,利用惯性抖落身上的水;

②长期阴湿天气中柴草起火,是老天爷点的“天火”;

③小鸟“站”在高压线上不会触电,利用了鸟爪绝缘性好的特点;

④松树的叶子演变成针状,采取减小蒸发面积的方法减少水分的散失.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

西宝高速公路限速120km/h,实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情况得到了一定遏制。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以车上的乘客为参照物,测速提示牌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是因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在通过长度为9.45km的测速区间时用时270s,则小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m/s,该小汽车驾驶员(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处罚。
如图所示,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他们共同的工作原理是   

图片_x0020_1328385848

汽车夜间行驶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

A . 要节约用电 B . 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开车 C . 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反射车内物体的像,妨碍司机开车 D . 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妨碍司机开车
小嘉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  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小车出发、经过中点、到达档板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图片_x0020_100045

  1. (1) 实验原理:.
  2. (2) 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是为了便于测量.
  3. (3)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m/s;路程 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 段的平均速度 =m/s;
  4. (4) 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尾,则测量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各种装备相当落后,但一种制作简单的特殊装备----小喇叭发挥了巨大作用,它发出连续的嘟嘟嘟声让战场上的联合国军心惊胆战。小喇叭用铜片或铁皮做成,一尺多长,喇叭口不大,基层指挥员人手一个。小喇叭能发声是由于而产生的;战士们能分辨不同指挥员的命令是根据声音的;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1. (1) 图中木块的长度是cm,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 (2) 如图所示,电阻箱的示数为Ω,电流表的示数为A,电压表的示数为V。

  3. (3) 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的量筒,其测量范围是mL,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