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小红妈妈用黄油煎牛排给小红吃,小红看到黄油在加热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然后变成液态,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该过程中黄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过程的是(  )

A . B .      C . D .
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列声波(   )

A . 音调不同 B . 响度不同 C . 音色不同 D . 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cm;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图丙中秒表的读数为s.

图片_x0020_100023

在光现象的学习过程中,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纸版上显示出了入射光AO和反射光OB的径迹,他想把光的径迹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他设计一个保留的方法:. 当在图甲上出现反射光OB后,小明将一透明塑料硬板按图乙方式放置,并以ON为轴旋转该塑料板,观察塑料板上能否出现反射光,他的设计意图是为了探究,小明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2. (2) 如图丙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薄玻璃板的一侧,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的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调整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站的像,说明

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物理现象的的一门科学。
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运动员始终处在电视的屏幕内”。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运动员跑得很快”是以跑道为参照物 B . “运动员始终处在电视的屏幕内”是以屏幕为参照物 C . 以电视机前的观众为参照物,电视机内的运动员一定是运动的 D . 以赛场运动员为参照物,看台是运动的
今年国庆长假后三天,雾霾盘踞北京城,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 2.5μm=2.5×10﹣6m B . 2.5μm=2.5×10﹣6dm C . 2.5μm=2.5×10﹣6cm D . 2.5μm=2.5×10﹣9m
下列各组固体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
A . 蜡  玻璃  沥青 B . 蜡 铝 玻璃 C . 冰 铁 铝 D . 冰 铁 沥青
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放大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安静祥和的环境让人舒适,从而提高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在工作及学习地点张贴着“请勿大声喧哗”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控制噪声;“大声”是指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水面成30°角斜射入水中,请作出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声音在25℃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1m/s,下列关于声音在铁棒中的传播速度说法正确的是(   )
A . 500m/s B . 3.8×107km/s C . 300m/s D . 5200m/s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是m/s;雷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
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
A . 凝固 B . 升华 C . 凝华 D . 先升华后凝华
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飞机 B . 地面 C . 模拟气流 D . 他本人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这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   km/h,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15s,火车的长度为   .

“猴子捞月”的故事中,小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 . 井有多深月亮就离水面多远 C .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 . 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某同学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⑴按图甲所示组装好实验器材;

⑵图乙是甲乙两位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分别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甲为实线、乙为虚线)

⑶根据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造成甲乙实验数据图像不一样的可能原因是:

⑷在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为了进一步探究水沸腾时需继续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

如图所示的是萘的熔化图象.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1. (1) 萘在AB过程中是态,该过程要不断热,温度
  2. (2) BC段表示萘处在过程,温度,但需不断热,这个过程用了 min,萘的熔点是
  3. (3) 萘在第8min时是态,在第15min时是态,在第25min时是态.
小明和小聪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24

  1. (1) ∠NOF是(选填入射或反射)角。
  2. (2) 一束光沿EO射到镜面,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OF,若沿着FO的方向再入射一束光,反射光沿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 (3) 在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收集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

    反射角

    30°

    30°

    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小聪说,此结论不具有普遍性。请指出实验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