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物理

如图所示,用螺丝刀撬起图钉。请在图上画出螺丝刀受到图钉阻力F2的力臂;并画出作用在螺丝刀柄上A点的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

图片_x0020_936168060

商业街移动摊位使用可显示电费的新型插座(如图甲所示)计费,某摊位使用空气炸锅(如图乙所示)烹制食物,如图丙所示是该空气炸锅加热部分的简化电路图,其额定电压为220V,定值电阻为发热体,其中。开关S1、S2、S3的通断可实现高、中、低三个档位的调节(S1、S2不会同时闭合),只闭合S3时为中温档,额定功率为440W。求:

  1. (1) 的电阻;
  2. (2) 高温档正常工作100s,电流通过产生的电热;
  3. (3) 只有空气炸锅单独工作,表盘示数使用前后如图甲、丁所示,通过表盘显示的数据估算该空气炸锅消耗的电功率(已知商用电费单价为0.75元/kW·h)。
如图甲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相同的时间,乙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木块第一次做功较少 B . 木块第一次受到的摩擦力较大 C . 木块第二次的动能较小 D . 木块第二次做功较快
如图所示,是一科技创新小组同学们设计的水位计工作原理图,绝缘浮子随水位的升降带动滑动变阻器R的金属滑杆P升降,通过电压表是显示的数据来反应水位升降情况.水位最低时,滑杆P位于R的a端处.L是一个指示灯,电路各部分接触良好,不计导线电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当水位不变时,则电压表示数不变,指示灯不亮 B . 当水位下降时,则电压表示数变小,指示灯变亮 C . 当电压表示变大,指示灯变暗,则表明水位上升 D . 若将电压表改装成水位计,则电压表零刻度线即为水位计零刻度线
如图所示,A物体重力为100N,B物体重力为30N,此时A物体恰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其重力的0.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绳重和摩擦)(   )

图片_x0020_100008

A . A受到的绳子的拉力为30N B . 若将B的重力增加一倍,则A受到的摩擦力也增加一倍 C . 动滑轮的重力为10N D . 若将A匀速向左拉动,则需要给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20N的拉力
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内能(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比较图乙中AB段与CD段可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原因是
  2. (2) 小明用如固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FG段会发现(请写出一条)。
  3. (3) 小明用图3所示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
用钓鱼竿钓鱼的时候,鱼钩已经钩住了鱼.鱼还在水中时,感觉鱼很轻,刚把鱼从水中拉离水面就感觉鱼变“重”了.对于钓鱼解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钓鱼竿是一种费力杠杆 B . 鱼离开水以后,钓鱼线对钓鱼竿的拉力会增大 C . 鱼离开水以后,鱼的重力增大,使人感觉鱼变重了 D . 鱼离开水以后,失去了水的浮力,使人感觉鱼变重了
如图所示,长木板散在水平桌面上,木块放在长木板上,砝码放在木块上。现用2N的力F水平拉木块,木块、硅码、长木板均保持静止,此状态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木块对砝码的摩擦力为2N B . 长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为2N C . 桌面对长木板的摩擦力为2N D . 桌面对长木板的摩擦力为0
如图所示现象中,由液化形成的是(   )
A . 雾凇 B . 露珠 C . 冰山 D .

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是 s,A的长度为 cm,温度计的读数是 ℃.

如图所示是小明家新安装的电能表,通过仔细观察和实验后,小明发现:仅某一用电器工作时,经过时间5min,电能表转盘转过16r。则在这段时间内该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J,它的实际电功率是W。

燃气灶烧水时,把质量为2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共燃烧了0.02m3天然气(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8.4×107J/m3 . 求:
  1. (1) 水吸收的热量;
  2. (2) 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 (3) 燃气灶烧水时的效率.
某同学用水桶从井中打水,他对桶所做的功是功,对水做的功是功。若他不小心把桶掉进井里,他在捞桶时桶里帶了一些水,此时他对桶所做的功是功,对水所做的功是功。
如图所示,斜面底端的挡板上固定一轻质弹簧,物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自由下滑,最终在斜面上的B点保持静止。请比较这一过程物块重力做功W1和克服摩擦力做功W2的大小关系,并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理由。(不计空气阻力)

用不透光的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出现的像与不用纸遮住透镜形成的像区别是( )

A . 像的上半部分消失 B . 像的下半部分消失 C . 像全部消失 D . 仍有原来大小的像,但亮度变暗
射频信号就是频率很 的 电流产生的电磁波.

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科学的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和建立理想模型法等。下列研究方法中,运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的是(   )

A . 引入“合力”的概念 B . 将撬棒抽象为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C . 用“水压”类比“电压” D . 保持电阻不变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

按照课本要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同学们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填入下表:

实验次数

A处的电流IAA

B处的电流IBA

C处的电流ICA

1

0.10

0.12

0.22

2

0.20

0.24

0.44

3

0.25

0.30

0.55

⑴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是:                                            

⑵测量三次的目的是: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                                             的方法改变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三次实验;

⑶结合你用一个电流表做实验时的体会,提出一条对本实验的改进意见:                                                                        

(2019·郴州)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12 V,定值电阻R1=10 Ω,R2=15 Ω,滑动变阻器R3的最大阻值为18 Ω,则每秒钟R1发热的最小值为   J,R3电功率的最大值为        W 

李明和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R的阻值分别为10Ω15Ω20Ω25Ω

(1)请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电路连接完整后,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2.8V,电流表的指示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读数是     A,连接电路的电阻R的阻值是     Ω

3)实验中,若保证电压表的示数为2.8V不变,将定值电阻R的阻值由25Ω更换为15Ω,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当定值电阻为15Ω,滑动变阻器应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Ω(保留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