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社会法治:

初中 社会法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地形示意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图1  英国地形示意图                图2  A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材料二: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迸射着铁水的光亮。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1. (1) 根据材料一,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西临洋,地势,中部以地形为主;A为英国的首都,它的气候类型为
  2. (2) 材料二中英国出现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励志脑瘫少年”姚俊鹏面对命运的不公,没有自暴自弃,凭借乐观坚强的人生态度,用  行动诠释了“命运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启示我们应(   )
A . 接纳自我,积极面对挫折 B . 呵护友谊,缔结真挚友情 C . 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D . 与人为善,学会换位思考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开放。(    )
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对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故意杀人案公开宣判,撤销原审判决,改判无罪。该案是司法机关根据疑罪从无、证据裁判原则依法纠错的重大案件,这说明我国(    )

A . 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得不到合法的保障 B . 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司法公正 C . 还没有建立起监督机制以维护司法公正 D . 公民的人身权利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障
“精准扶贫要扶真贫,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②我国经济发展由此进入新常态

③党领导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稳步前进    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中国五千年饮茶史,历经数代传承流变,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有关茶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古人对茶的功能认识是不断扩展的,从可以食用到可以治疗疾患,最后到具有保健功能,可以安心、解困、健体。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茶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最终被视为一种饮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赵建建《茶文化起源初探》

材料二:伴随着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和万里茶道等古代商道的拓展,中国茶在海外广泛流布与传播,各国茶饮风俗亦多发端于中国,中国茶叶出口贸易曾红极一时。然而 19 世纪中叶,中国茶叶由盛而衰……中国政府和茶商对世界茶叶贸易市场了解甚少,往来贸易多由西方商人来操控。   英荷等西方国家却是世界茶叶贸易中的最大利益获得者,他们将中国的茶叶贩卖到欧美,从中获利颇丰。

——盛敏《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研究》

材料三:1872 年,杰克逊制成的第一台揉茶机在阿萨姆茶业公司的茶园中被装置使用,很快,机器制茶代替手工作业,印度茶因此迅速占据了英国市场,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逐步超过了中国茶。

——周重林、太俊林著《茶叶战争》

材料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茶叶生产量开始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的产茶国。目前,中国茶产业正面临转型升级,改变传统手工制作为主的生产方式,学习印度等地的茶叶机械化生产,开拓思维,在产业链的各环节挖掘潜力,提高茶产业队伍的整体综合实力。

——盛敏《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
  2. (2) 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走向衰落的原因。
  3. (3) 中华文化虽经沧桑仍历久弥新。请以中国茶为例,论证此观点。(要求:表述简洁,逻辑严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的世代相传,说明中华文化(   )
A . 丰富多彩 B . 博大精深 C . 独领风骚 D . 源远流长
杭黄高铁是一条世界级的黄金旅游通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杭黄高铁是一条高颜值的铁路。它于2018年12月建成通车,一条全长仅265公里的铁路

图7 杭黄高铁路线图

图8 桐庐气候图

让“人间天堂”和“人间仙境”携起手来。(如图7、图8)

材料二:杭黄高铁是一条高挑战的铁路。它最大特点是隧道多,全线有正线桥梁168座、隧道87座,桥隧总长232公里,桥隧比(指桥梁、隧道与总路长之比)为87.6%。工程地质相对复杂,易发生高地应力岩爆、涌水等险情,局部地段还存在瓦斯。

  1. (1) 根据图7,以建德为中心,分段描述杭州至绩溪高铁的行进方向。
  2. (2) 根据材料一,说明杭黄高铁成为世界级黄金旅游通道的有利条件。
  3. (3)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杭黄高铁施工中遇到高挑战的自然原因。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 中华民国的成立
人民当家作主,需要通过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来实现。下列知识匹配正确的是(    ) 
A . 人民政府——权力机关 B . 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 C . 人民法院——行政机关 D . 人民代表大会——审判机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注;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材料二:2013-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材料三:201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分布

  1. (1) 简述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经济信息及内在联系。
  2. (2) 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怎样的挑战?说明我国为应对该挑战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
  3. (3) 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幸福,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显著成就证明了什么道理?
2019年3月全同两会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抓紧解决学校“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务工子女教育;医保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国家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③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④我国主要矛盾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保障制度不完善之间的矛盾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省”就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其目的正如朱熹所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孔子的学生曾子终生力行“自省”这一主张,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这些告诉我们,自省有利于(    )

①检视自己的不足    ②发扬自己的长处 

③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保持健康的心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民政部曾公布300名抗日英雄与英雄群体名录,如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

A . 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 . 全民族抗战是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C . 中华民族在八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D .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12月17日,我国申报的“_______”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
A . 南音 B . 珠算 C . 昆曲 D . 太极拳
20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如期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 (1) 从李克强总理所作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明同学梳理出下列一些高频词。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些词被关注的原因。

    高频词

    出现次数

    原因

    发展

    152次

    改革

    76次

    创新

    59次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 (2) 李明同学了解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过程:

    请你指出“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制定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哪些知识?

  3. (3) 发展就得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缩小收入差距,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李明同学认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是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否定。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A . 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B . 元朝设宣政院——加强了新疆地区的管辖 C . 鸦片战争的失败——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 . 启蒙运动——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