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设立了一个重要的机构,请问这个机构的名称是(    )
A . 宣政院 B . 西藏藏族自治区 C . 驻藏大臣 D . 伊犁将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初设内三院外,其军国政事,皆交议政诸王大臣,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世务。宪庙设立军机大臣……然后机务慎密,议政之弊始革。

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材料三: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儒科,谁知响应寥寥,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以至于此,其消极影响于此可见。

  1. (1) 材料一中“议政之弊始革”中的“弊”指什么?   
  2. (2) 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清初政权机构的设置有什么变化?分析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撤销的原因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使“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这些政策有着怎样的消极影响?   
  4. (4)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旧传统的新变化。在经济领域的新变化表现为(    )
A . 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B . 东南沿海实行严厉海禁政策,禁止对外贸易 C . 甘肃、四川等地区出现茶马贸易 D . 江南地区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
下列如图文物中,能够说明清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吴佩孚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这则电报涉及的是(  )。
A . 公车上书 B . 新文化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抗日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解体后,美国为了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一些国家和地区集团综合实力的增强,成为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力量,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进程。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材料二  苏联解体后的部分世界重要力量

西欧

主张在世界新秩序中和美国平起平坐,为此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日本

成为经济大国后,力图成为政治大国,提高日本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俄罗斯

拥有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反对美国单独称霸。

中国

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 (1) 据材料一,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进程”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请写出两个牵制美国“单独称霸”的重要力量。为加快“欧洲一体化的进程”,1993年西欧成立了什么组织?
  3. (3) 结合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将下列历史事件与努尔哈赤有关系的是(    )
A . 建立后金政权 B . 迁都沈阳,改名盛京 C . 改女真族名为满州 D . 改国号为清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是(    )


A . 帝国的繁盛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 C . 近代的曙光       D . 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下列文字是古代中国的是(   )
A . B . C . D .
1935年2月,在《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中感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此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 . 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 . 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 C .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D .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民国初年,全国报社有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挑夫、脚夫),亦受其宣传”。这充分说明辛亥革命(    )

A . 一举摧毁了封建君主专制思想 B . 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农村 C .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D .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几乎是同时出现的 B . 一般来说,是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C . 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手工业和服务业 D . 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商业和畜牧业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 专制皇权日益加强 D .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 . 成立情报局 B . 成立经互会 C . 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D . 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读中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我国大多数河流的流向是,其主要原因是
  2. (2) 东南丘陵位于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
  3. (3) 写出阶梯交界处的山脉:③,⑥
李明同学在802班级群中发了一张知识积累卡(如图),其他同学针对这张卡片纷纷留言。其中,你认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 富芝:这是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的,使用的是腓尼基字母文字: B . 荣强: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阶级状况  C . 红梅: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D . 志杰:其实质是维护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的利益  
关于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B . 通过地球仪可以方便的知道地球的地貌 C . 转动地球仪,他绕一根轴在运动,证明地球里有一根旋转轴 D . 在地球仪上,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
诺曼·安吉尔在1909年出版的《大幻影》一书中写道:“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功于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的一方……”实质上欧洲军事竞赛最根本的目的是(    )

A . 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 B . 为了正当地竞争 C . 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D . 加强本国的国防力量
负责英国对印度等亚洲国家殖民侵略的机构是(    )


A . 东印度公司 B . 西印度公司     C . 商务局   D . 跨国公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七雄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材料二: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这一地理位置有助于秦获得胜利。因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易守难攻…… 

 材料三:公元前318年,秦占领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大大地扩大了秦的地盘,增强了秦的力量。 

 …… 

材料四:“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钧驷(毛色统一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1. (1) 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 (2) 除以上三则材料外,你认为秦统一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3. (3) 分析材料中出现的经济状况的历史原因有哪些?面对这种现状,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恢复经济?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