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   )
A . 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B . 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C . 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D . 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亚洲人口稠密地区主要是(    )
A . 南亚、东南亚、东亚东部 B . 南亚、西亚、东南亚、东亚 C . 南亚、东南亚 D . 中亚、东北亚、东南亚
每一座城市的特色,都凝结着文明的成就。下列城市与其文明特色相匹配的是(    )
A . 莫斯科——文化艺术之都 B . 班加罗尔——IT新城 C . 巴黎——城市规划的典范 D . 巴西利亚——汽车城
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以下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
A . 驱除鞑虏 B . 恢复中华 C . 创立民国 D . 平均地权
下列科技成就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望、闻、问、切四种诊病方法问世      ②《伤寒杂病论》成书

③用麻做纸        ④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②④① C . ①③②④   D . ④②③①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科体现了我国实行( )           
A . 民族区城自治制度 B . 和平共处的外变政策 C . 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D .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正确处理国家间关系,关乎世界和平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但它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平……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对德国来说,条约极其苛刻,由此激发的复仇主义情绪,随着国力的恢复而不断增长…… 

 ——摘编自《美国通史》 

  1. (1) 根据图1、图2分析英国与德国产生矛盾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德国应对矛盾的方式及其后果。 
  2. (2) 材料二中战胜国和德国签订的条约及其构成的“国际新秩序”分别指什么?根据材料二分析“它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平"的原因。 
面对英国的殖民统治,1857年印度爆发了反英民族大起义。关于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古老的传统社会与西方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 B . 是由最初的“士兵”起义发展而成 C . 章西女王是这次起义中的民族英雄 D . 由于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而失败
近代时期,外国列强发动多次侵华战争。其中,大规模波及山东省境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关系”。这就是指(    )

A . 一边倒 B . 另起炉灶 C . 求同存异 D . 和平共处
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的圣城.(  )(判断对错)

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出海人数多 B . 船只数量多 C . 目的是扩大海外贸易 D .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下列关于小兴安岭林区的人们处理经济发展与林区资源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 林区人民曾因为对森林长期过量开采,导致林区生态环境被破坏 B . 林区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新方法,实现了保护森林资源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 C . 林区人民现在禁止砍伐一切树木 D . 森林采伐本身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破坏森林但需要合理经营与管理
某记者在报道中写到:“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的“消息”应是( )           
A . 渡江战役的胜利 B . 开国大典的举行 C . 海南岛获得解放 D . 西藏和平解放
澳门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是(    )

A . 金融服务 B . 博彩旅游业 C . 信息服务 D . 转口贸易
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欧洲封建社会统治情况的是(    )
A .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 . “条条大路通罗马” C .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 .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列宁认为,既然不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基于这一认识,苏俄开始实行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五年计划 D . 农业集体化
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这样说:“中国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 28 年。期间,中国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 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星火燎原’是指(   )
A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 . 中国的成立 C . 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 . 召开遵义会议
有关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后制成 B . 地球仪能真实反映地球形状 C . 地球仪是地球模型 D . 用不同的颜色、文字、符号表示地理事物
第一次工业革命掀起了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铁路开始修建        ②内燃机广泛使用

③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④流水线生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