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小柯给校园里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的植物用尿素CO(NH2)2 , 尿素是一种(   )
A . 复合肥 B . 氮肥 C . 磷肥 D . 钾肥

如图是小军做“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所采用的电路,是四根合金丝,用一个电压表分别测出它们两端的电压,得到一次实验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导体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电压表示数/V

a

镍铬

L

S

1.0

b

镍铬

2L

S


c

镍铬

L

2S

0.5

d

镍铬

L

S



  1. (1) 四根金属丝串联在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等于它们的 之比;为探究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比较合金丝a和 两端的电压;合金丝d两端的电压如图乙所示,示数为 V.

  2. (2) 在得到上表数据的过程中, (选填“能”或“不能”)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为得到更可靠的实验结论,应多次实验,每次测量合金丝两端电压之前,需进行一项实验操作是

  3. (3) 关于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小军还进行了理论探究:某金属丝电阻为R,长度为L,若把n根这样的电阻丝串联在电路中,则总长度为nL,总电阻为 ,从而得到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依此关系,上表中b合金丝两端的电压应该为 V.

  1. 1997年底,杭州市首次在城区中河高架路经杭州高级中学的一段路面两侧,采用新型材料架设了近3米高的美观新颖的屏障,以减少行驶车辆的噪声对学校师生和沿路居民的干扰。这种行之有效的防治噪声的措施属于    (    )


A . 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B . 切断噪声传播的途径 C . 减少人耳对噪声的接收   D . 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同学称取11.4g样品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73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的总质量为80g(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 (1) 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

  2. (2)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

  3. (3)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某同学观察到气象站每日放飞探空气球,如图甲,气球下吊有测量仪器,气球和仪器一起匀速上升,他认为它们的机械能增加了,增加的机械能是什么能量转化来的呢?

  1. (1) 首先排除了气球增加的机械能是由空气的内能转化而来,理由是
  2. (2) 那么增加的机械能究竟是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呢?老师做了以下实验:先把木块压入水中,当撤去压力时,木块上浮。木块升高了,同时会有一部分水下去填补木块原来占据的位置,当木块最终漂浮后,水面有所下降。气球在空气中的上升和木块在水中的上浮原理是相同的,从能量转化和守恒角度分析该同学提出的问题
假如地轴不倾斜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下列说法不可能的是(    )
A . 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是白昼和黑夜各12小时 B . 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C . 在同一地区不会出现季节变化 D . 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假如地球只绕日公转,没有自转,下列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 . 没有昼夜现象 B . 江水不会流动 C . 太阳东升西落 D . 没有昼夜交替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1) 如图是女性的系统图,该系统主要由等器官组成。


  2. (2) 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它能产生


  3. (3)   是受精的场所,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

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A~D表示该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③表示相关的生理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森林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绿色植物属于
  2. (2) 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3. (3) 图中该生态系统的氧气主要是由(填字母)来提供;
  4. (4) 增加绿色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碳一氧平衡,作为中学生,你有哪些具体做法? (写出一条即可)。
科学家研究“涡虫对光行为反应”所采作用的方法是(   )
A . 观察法 B . 调查法 C . 分类法 D . 实验法
实验操作中,常有“先”与“后”的分工,下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
A . 电路连接好后,先检查,确认无误后再闭合开关 B .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先换到高倍镜,后对光 C . 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 D .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砝码,后移动游码
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后加到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病人的尿液中含有(    )

A . 食醋 B . 白酒 C . 葡萄糖 D . 食盐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30

55

20

70

反应后的质量/g

0

100

X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和乙是反应物,丙和丁是生成物 B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 x的值为50 D . 该反应可表示为:甲+丁=乙+丙
下列关于O2、CO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O2 B . O2、CO2中都含有氧分子 C . O2可以供给呼吸 D . 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可以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C+O2 C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碳加氧气生成二氧化碳 B . 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 . 12g碳加32g氧气等于44g二氧化碳 D .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接触就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如图所示的铁块重力G=4N,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当它在竖直方向上拉力F=6N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N。铁块此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4s内拉力F做的功是J。

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性和差异,按-定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区分为若干个不同种类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的标准与其结果对应的是(    )
A . 依据物体能否导电,将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B . 根据分散在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的状态不同,将浊液分为悬浊液和乳浊液 C . 依据地球上的水体是否含盐将其分为海洋水和陆地水 D . 若物质的溶解度超过10g,则其属于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之间的是可溶物质
在汽车交通事故中对乘员造成伤害的往往是“二次碰撞”(汽车碰撞后发生的乘客跟车身的碰撞)引起。与传统的安全带相比,安全气囊对乘员的头和胸的保护作用效果更好,在紧急情况下,装于前排乘员前方的安全气囊能急速膨胀,以避免人与仪表板、挡风玻璃相撞。为保证气囊有良好的保护性能,设计中应考虑:(  )

①气囊膨胀的初期,内部压强要超过某个数值;②尽可能快地使气囊膨胀展开;②气囊与乘客的接触面积的大小;④要有排气机构,当压力超出某值时可以排气,减小压力

A . 只需考虑① B . 只需考虑①② C . 只需考虑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都应考虑
如图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几种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具有飞行能力的动物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填字母)
  2. (2) 依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将上述动物分为两大类:(填字母)其中属于脊椎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3. (3) 图中A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是.(请至少写出三点)
  4. (4) 图中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原因是
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