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地理

在如图所示标注的北半球两岸六地中,侵蚀较严重的是(  )

A . ①③⑤ B . ①④⑤ C . ②③⑥ D . ②④⑥
下图为垃圾处理方法的优选原则示意图。要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必须遵循 3R 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其中最迫切、最关键的是减量化。

简述实现垃圾减量化的主要途径,并分析改垃圾填埋为发展垃圾焚烧处理的主要原因。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行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地球

1.00

1.00

1年

23时56分

23°26'

火星

0.11

0.15

1.9年

24时37分

23°59'

水的存在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下图,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暖流    ④寒流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深刻影响着中国城乡居民的休闲模式,健身休闲正向大众化、多元化转变。商业型健身房作为重要的健身休闲场所,在城市中快速发展。研究发现,上海市商业型健身房的区位选择与高房价地区、高档写字楼、住宅小区和购物中心等在空间分布上保持较高的契合度,商业型健身房甚至已经成为大型购物中心的标配。下图示意上海市商业型健身房分布密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影响上海市商业型健身房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 交通 B . 劳动力 C . 市场 D . 技术
  2. (2) 商业型健身房进驻大型购物中心可以(   )

    ①提高知名度 ②共享基础设施 ③减少消费者的交通费用 ④交流市场信息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巴丹吉林沙漠以奇峰、鸣沙、湖泊等闻名于世,该地年降水量40-80毫米,蒸发量超过3000毫米,沙漠中却有100多个湖泊,其中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有5个,冬季不结冰。该地沙丘广布,最高在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丘内部较潮湿,沙丘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下面左图为巴丹吉林沙漠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右图为该地沙山示意图。

  1. (1) 有学者认为该地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来自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试推测其依据。
  2. (2) 分析该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
  3. (3) 依据图示,推断沙山西北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公转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中心 B . 从近日点到远日点,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C . 公转方向为逆时针 D . 公转一周360°为1个回归年
  2019年1月21日凌晨,别济米扬内火山在俄罗斯堪察加地区开始爆炸性喷发,火山灰喷发到海拔1万米的高空。因该火山喷发,航空危险代码为最高“红色”级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   )
    A . 地表 B . 地壳上部 C . 地壳下部 D . 地幔
  2. (2)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是()
①日地距离适中 ②地球质量与体积适中 ③地月系的存在 ④地球运动周期适中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 由图中气压分布推断,此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 . 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C . 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出 D . 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1. (1) 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

    A . 4月 B . 7月 C . 10月 D . 1月
  2. (2) 据图判断,印度半岛该季节气候特点是(  )

    A . 进入湿季,高温多雨 B . 进入湿季,低温多雨 C . 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 D . 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3. (3) 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A . 东北信风 B . 东北季风 C . 西南季风 D . 东南信风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靠技术方法能够完全解决环境问题

B.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C.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应该是国家和政府

D.企业影响环境的行为是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读下图(阴影表示黑夜),回答

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南方       B.西北方

C.西南方       D.东北方

右图为“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最有可能是(  )

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楔形模式       D.多核心模式

12R1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交通通达度低      B.环境质量差      C.地租昂贵          D.服务设施差

13R3区域主要属(  )

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绿化区

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4分)

2)参考图甲,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6分)

3)北京正在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见图乙)。在北京布局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有哪些?(6分)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A所在地区与图乙中B所在地区纬度位置大体一致,但自然景观有很大差异,试分析原因。

2)简述甲图中C地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及采取的解决措施。

3)改革开放以来,N省是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N省在沿海地区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对该地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4)分析甲图中E处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5)简述该N地山区大力发展沼气的重要意义。

6)图中N地丘陵山地占全区土地面积的886%,大气环境质量、源头水质优良。为了实现省级生态示范乡的目标,请你为N乡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建议。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公路沿河分布。据图回答35题。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基本流向是(   

A.东北向西南流     B.东南向西北流    C.西北向东南流    D.西南向东北流

4.图中路基最可能被侵蚀、冲毁的路段是(   

A.甲       D.乙       C.丙       D.丁

5.下列四地中,最容易受到泥石流影响的是(   

AW      BX      CY      DZ

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因为来自极地的强冷空气,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使农作物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右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单位: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东北地区与长江下游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差异,并说明原因。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2729题。

27.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28.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9.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25-26题。

2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 

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 

污染严重,水质差             

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

26.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