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站台所在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
据新华社北京2012年12月2日电:国家发改委近日正式发布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这是继国家出台指导意见后,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具体范围(如图所示),包括河南省全境,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凤台县、潘集区,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和泰安市东平县。区域面积28.9万平方千米,2011年末总人口11.79亿,地区生产总值4.22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3%、13.3%和9%。
材料二:信阳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上游,东临安徽,南接湖北,为三省通衢,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的美誉。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煤、石油等矿物质燃料是地质时期地球内能的积累
下图是沿31.5°N所作的世界某一地区的地形剖面图。M地的正确叙述是( )
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
①位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②地形崎岖,流水侵蚀作用强
③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 ④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层较薄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课题小组的研究报告显示,1952年,我国农业的劳动力容纳力已基本饱和,大体维持“一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干”。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11~12题。
11.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降水量 B.降水量、地形
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D.地形、土壤
12.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区)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径流总量小,耕地多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
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
D.水田种植,耗水量大
读图1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实地面积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方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B.③地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C.①地位于③地的东南方向 D.②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向
读图,完成
图示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关于工业的集聚和分散的正确说法是( )
A.工业集聚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获得规模效益,因而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集聚
B.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叫工业地域
C.钢铁、石油、汽车等工业由于产值高,因而能形成“钢铁城”“石油城”“汽车城”
D.钢铁工业一定指向铁矿区位
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1)A、C两地区纬度相近,但自然植被差异明显,分别是极地苔原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依据图中信息,简述其原因。(4分)
(2)冬季若有一艘游轮从B地经过纽芬兰岛附近航行至C地,简述自然条件对航行的影响。(4分)
(3)冰岛地热资源丰富,分析其原因。(2分)
2006年8月10日17时25分,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马站镇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2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7级(60米/秒)。据浙江省气象台介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祖国大陆的最强台风。阅读上述材料,完成9—11题。
9.下图是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登陆前后的速度变化示意图,台风中心接近该地的时间是( )
A.2时 B.1时 C.5时 D.9时
10.在每年台风(飓风)季节来临时,对全球经济冲击最大的是( )
A.粮食价格上涨 B.保险赔偿巨大
C.海水污染加重 D.能源价格上涨
11.对台风”桑美”监测预报,我国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使用的是( )
A.RS技术 B.GIS技术
C.GPS技术 D.DOS技术
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完成各小题。
50.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
B.沼渣、粪肥、塘泥
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
D.菌渣、沼渣、塘泥
51.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B.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地的肥力下降
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
D.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