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地理

每一个承载系统对任何的外来干扰都有一定的忍受极限,当外来干抚超过此极限时,生态系统就会被损害、破坏乃至瓦解。无论是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还是城市区域、流域等都存在环境承载力的问题。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 (1)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渐趋极限,某些部分甚至已经透支,透支的部分最可能是(   )

    ①土地资源       

    ②交通       

    ③科技       

    ④水资源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2. (2) 日本地狭人稠,下列条件,有利于提高其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

    ①资源贫乏 

    ②科技发展水平高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高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6年5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安徽8个城市纳入长江三角城市群。上海将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疏解非核心功能,引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新融入地区将发挥区位优势,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及沪通铁路示意图。

  1. (1) 分析A区域河网密布的原因。

  2. (2) 本区域已有长江这一航运价值很高的“黄金水道”,目前又在沿江地区建设沪通铁路,其主要意义是

  3. (3) 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特点主要有,长三角城市群中能提供服务种类最多的城市是

  4. (4) 从产业协作角度,分析长三角城市群扩围分别对上海和新融入地区的积极影响。

茂名市小良水土保持试验推广站位于电白区小良镇,半个多世纪以来。该站将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沟壑纵横的不毛之地改造成一片片绿洲。站内仍保留有一片光板地展示区,在光板地展示区的地面上遍布着头顶石块的小土柱,如下图所示。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在光板地展示区内植被呈斑块状有序地自然恢复,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地形 B . 气温 C . 光照 D . 降水
  2. (2) 造成小土柱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 流水沉积 B . 流水侵蚀 C . 风力侵蚀 D . 风化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目前部分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1. (1) 甲地农业生产最大的不利自然条件是,本地区生产的主要农作物是
  2. (2) 若在丙地区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针对这一问题例举三条治理的措施。
  3. (3) 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原因有
  4. (4) 要想预估各商品粮基地的产量可以使用技术。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具有哪些突出特点。
下图为高速铁路客运站与城市区位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_x0020_804046377

  1. (1) 图示的四种模式中,出行最为便捷、交通效率最高的是(    )
    A . B . C . D .
  2. (2) 我国中小城市高铁站选址多为甲、丙两种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
    A . 避免带来城市空心化 B . 利于城市CBD的发展 C . 土地价格低,成本低 D . 市中心拥堵,出行不便
读甲图“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和乙图“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回答下面小题。

  1. (1) 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
    A . 30° 1月 B . 60° 7月 C . 60° 1月 D . 30° 7月
  2. (2) 中国国庆节到元旦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 . 位于南半球,向南移 B . 位于北半球,向北移 C . 位于南半球,先南移后北移 D . 位于北半球,先北移后南移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 . 地形类型 B . 人口分布 C . 城市分布 D . 交通线路
  2. (2) 西气东输管道经过山西和陕西,其主要目的是(  )

    A . 解决该地区供能不足的矛盾 B . 该地区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多 C . 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 D . 改善该地区城市大气质量
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甲植被最可能是(  )
    A . 热带雨林 B . 常绿阔叶林 C . 常绿硬叶林 D . 温带草原
  2. (2) 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A . 地形 B . 水分 C . 土壤 D . 热量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题。

  1. (1) 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 . 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 . 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 . 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 . 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2. (2) 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 . 降水较少 B . 气温较高 C . 风力较弱 D . 光照较强
  3. (3) 夏季,S市主要受(   )
    A . 季风影响 B . 西风带影响 C . 低压控制 D . 高压控制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阁僚会议,正式敲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排放入海的方针,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考虑,会带来哪些影响(   )

①核废水通过洋流扩散至全球,扩大污染范围

②影响海洋渔业,导致渔业危机

③污染沿海湿地,威胁湿地生物生存

④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生命安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图片_x0020_1456440069

  1. (1) 上表说明(   )。
    A . 1950-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B . 1980-201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慢 C . 1950-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 D . 1950-201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2. (2) 上表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 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 .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 . 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 D . 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在我国,当列车自东向西行驶时车轮对哪侧的铁轨磨损较大(   

A.南侧          B.北侧          C.东侧           D.西侧

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A.赤道上          B.北极点上        C.南极点上          D.本初子午线上

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的三角洲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乙图中河流三角洲位于图甲中河流三角洲的(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28.甲乙两图所采用的比例尺(    )

A.甲小于乙      B.乙小于甲      C.甲乙相同    D.无法判断

我国现有城市中约有12的城市缺水,严重缺水的城市约占16,每日缺水达1600万吨。下图所示三个地区均为我国沿海缺水城市集中分布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甲图所示地区城市缺水状况,可采取的措施有大力开发地下水资源、跨流域调水和海水淡化等。其中目前比较可行的是_______,简述选择该措施的理由。

    2)乙图所示地区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湿润区和河流入海口,但仍有严重的缺水问题,试分析该地区城市缺水的人为原因。

    3)丙图所示地区经常出现“咸潮”,导致城市供水出现暂时性短缺。根据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试分别从年份、季节、日期分析在哪些时候“咸潮”最为严重。

    4)说明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20111031,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红利的正面效应。按照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人口发展可依次分为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三个不同阶段。在上述第二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人口抚养负担轻,人口生产性强,社会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这种潜在贡献就是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期,是指这种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的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

材料二: 下左图示意我国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 下右图示意该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1)根据材料指出目前该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特点(2分)

(2)简述人口红利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并指出“人口红利”期容易出现的社会问题。(3分)

(3)据预计,2010年至2040年将是中国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也将是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你认为该如何应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3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就业困难;⑤水旱灾难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⑧       D.①②③④⑦

读“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兰萨罗特岛    (    )

 A.热带雨林广布          

B.土地资源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受暖流影响大

13.图示大陆部分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是    (      )

   A.水源短缺      B.光照弱   

 C.热量不足       D.冻土广布

201312142111分,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月面虹湾区着陆。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夜晚温度低至零下180多摄氏度,白天温度高达100摄氏度以上。图为“月面虹湾区域影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获取“虹湾”区域影像,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4.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之一是

A.月球较地球接近太阳     B.月面缺少大气调节作用

C.月球没有自转和公转运动    D.月面形态比较单一

读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
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④③①② D. ④①③②
【2】有关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风带a和c之间的区域终年温和湿润
B. 气压带M和风带b交替控制下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涝天气与风带c有关
D. 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风带c的北移有关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