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疏解首都面临的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风力资源丰富
②风力发电成本低于常规能源
③常规能源储量不足
④风能属于清洁可再生资源
资水是洞庭湖重要的支流,从上游至下游地貌依次为高山峡谷、山间盆地、低山丘陵、冲积平原
平均流量(kg/m3) |
平均含沙量(m/s) |
降水量(mm) |
|
冷水江 |
400 |
0.368 |
1448 |
桃江 |
811 |
0.084 |
1833 |
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洞庭湖的生态效益。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相关专家的观点进行解释。
由于中国各地纬度、地形及海陆位置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避暑型气候。避暑型气候的重要指标是人体感知温度,由气温、湿度、风速、辐射等多种因子构成。读图,下表为图2中不同类型避暑型气候及其夏季主要气象指标的对比。其中属于西南高原型的是( )
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4分)
下表是我国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据此完成小题。
月 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风力≥8级天数 | 1.5 | 1.9 | 3.7 | 5.6 | 3.6 | 1.0 | 0.6 | 0.3 | 0.4 | 0.8 | 1.4 | 0.6 |
平均气温(℃) | -3.2 | -0.7 | 6.4 | 13.7 | 21.2 | 26.0 | 27.3 | 26.3 | 20.6 | 14.4 | 6.3 | -0.7 |
降水量(mm) | 3.3 | 7.3 | 9.1 | 43.2 | 33.2 | 54.5 | 247.3 | 166.8 | 48.9 | 26.2 | 26.0 | 3.5 |
38.该地可能是
A.广州 B.长春 C.杭州 D.济南
39.该地8级以上大风的风向多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40.实测发现,该地5月光照优于7月,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气中水汽较少 B.风力较强 C.气温最高 D.海拔较高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8~9题。
8.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当地时间2014年2月1日,印尼北苏门答腊省锡纳朋火山持续喷发(如下图)。火山喷发可能导致当地
A.太阳黑子增多 B.大气逆辐射增强
C.手机信号消失 D.出现流星雨现象
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
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沉积岩
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南海西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永兴岛经过多年建设,已成为我国南海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岛上建有飞机跑道,左图所示永兴岛为未建飞机跑道前的天然海岸线。读图,回答17~18题。
17.据图估算永兴岛、石岛的面积分别约为 ( )
A.0.185Km2,0.08 Km2 B.0.185Km2,0.8 Km2
C.1.50Km2,0.08 Km2 D. 1.50Km2,0.8 Km2
18.飞机需逆风起飞。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飞机跑道的走向及其在永兴岛的方位分别为( )
A.东北一西南走向 东南部 B.东北一西南走向 西北部
C.西北一东南走向 东南部 D.西北—东南走向 西北部
读“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9分)
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表
年 份 | 出生率(‰) | 死亡率(‰) | 年 份 | 出生率(‰) | 死亡率(‰) |
1949 | 36.0 | 20.0 | 1985 | 21.0 | 6.8 |
1957 | 34.0 | 10.8 | 1995 | 17.1 | 6.6 |
1965 | 37.9 | 9.5 | 2000 | 14.0 | 6.5 |
1975 | 23.0 | 7.3 |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绘出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折线图。
(2)1949年—1957年,我国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的原因是
。
(3)1975年以后,我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特点是 。
(4)1965年后,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是
。
(5)我国目前属于哪一种人口增长模式 。
比较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
(2)比较甲图中A、C两农业带农作物类型的差异。
(3)甲图所示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4)限制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问题。
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与P分别为生产力水平高、低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B.P′为环境承载力
C.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环境承载力是相同的
D.P为环境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