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政治

人类能通过观察、了解、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来影响天气,趋利避害。这说明(    )
A . 人类可以改变规律 B . 规律是客观的 C .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D . 台风的形成是有规律的
国务院高度重视校车安全。公布施行《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条例和标准的施行,规范了专用校车的生产及安全管理,为孩子们建立起了安全无忧的绿色通道。国务院的做法 (   )

①强化了政府的监管职能,积极参与校车运营

②合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校车运营市场监管

③体现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

④行使国家立法权,确保校车运营有法可依。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让很多人联想到一部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剧中女主人公经常受到丈夫殴打,身心受到巨创。家暴行为(    )

①违背了结婚的条件和原则

②违背了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的法律规定

③如果造成了严重的人身伤害,将要承担刑事责任

④人民法院可作出支付扶养费的判决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表彰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材料一:1971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她再次翻阅大量中医药典,受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的启发,改进了提取方法,采用乙醚冷浸法低温提取,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次年,“523项目”研究人员成功提取了高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材料二:拉斯克评奖委员会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屠呦呦个人,这点燃了一个争议:奖项应该授予集体还是个人?无论蜚语再多,科学,始终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


观点

支持者

科学研究应该要尊重“第一个发现”和“首创精神”,屠呦呦的研究组第一个用乙醚提取青蒿,在青蒿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反对者

屠呦呦不能将功劳独揽。把奖颁给她一个人,对项目的其他参与者不公平,也不合理。与历史事实不符合。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科学,始终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

  3. (3)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让人们发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价值,请你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就如何传承中国医学提出两条方法论原则。

2015年5月31日,“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大飞机从阿联酋起飞环球航行,经停我国重庆和南京,飞向美国夏威夷。该飞机不耗一滴燃油,由两位瑞士人历时13年,克服重重困难,在团队努力和多方支持下建成的。这表明(  )

①新事物得到支持需要一个过程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 ④追求和发展真理是实践的目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在我国'宪法和法律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又规定了公民的政治义务。对于这二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根本对立的

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

③权利义务都是可以放弃的

④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A . ①③ B . ②③ C . D . ②④
最近,某学校向电脑公司购进了一批电脑,为了资金安全,学校开了一张转帐支票给电脑公司,由电脑公司去银行结算。在这里,支票的出票人是(    )
A . 电脑公司 B . 银行 C . 学校 D . 财务会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从根本上说必须(   )
A . 大力发展生产力 B . 处理好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 C . 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D . 满足人民个性化需求,提升幸福感
2018年,家住杭州市B区的王某与户籍在A区的李某结婚,婚前王某继承其父的商品房一套,购买轿车一辆。婚后王某夫妻二人自愿签订一份《保婚协议》,书面约定上述房子和车辆为夫妻共同财产,并附注“若妻子李某提出离婚,协议无效”。婚后双方因家庭琐事经常发生矛盾,难以共同生活。协议签订一年后,李某起诉离婚,主张附注无效,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管辖角度可以判定李某向哪一法院提起了诉讼?请说明理由。
  2. (2) 法院应该怎么处理此案?并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我国着眼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推出的重磅举措。当前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但突出一个“大”字,关键更在一个“强”字。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市场大而不强,内部成本高,结构待优化的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地方制定发展规划时,各顾各的,“各扫门前雪”,甚至互相冲突,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有的地方不考虑自身比较优势,盲目进行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过度同质竞争。有的地方习惯运用行政命令手段,以“内循环”名义搞地区封锁,排斥外地企业产品或服务进入本地市场,即便允许进入也会抬高流通门槛,显著降低其市场竞争力。

根据材料,运用系统优化方法的知识,说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地方政府应具备的哲学思维。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举旗帜、立论定向,把握大势、总揽全局,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A我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B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C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前景

D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收到提案400多件,委员们在提案中就当前热点问题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这表明全国政协

 A.是我国权力机关之一               B. 具有最高决定权

 C. 是同我国国体相适应的政体   D. 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200084,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农产品市场考察时强调,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关系全局。各地政府部门必须切实负起责任.加强领导.做好主要食品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

辨题:政府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就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984 年,党的 __________________ 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过程中,要发挥人民政协的监督作用。组织政协委员视察是各级政协行使监督职能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按“程序”视察成为普遍现象,许多地方政协开展视察活动都提前下发视察通知。要求被视察单位进行前期准备,整理汇报材料,安排视察现场,再由专人陪同讲解。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真诚合作,发挥了多党合作优势      

②政协监督有强制力,有利于促进其他国家机关改进工作

③我国要以改革精神,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④充分履行职能,人民政协才能更好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走过一个甲子的光辉历程。60年风雨兼程,从“豆选法”到城乡选举“同票同权”,从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不断完善。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体现了(   )

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权力机关

③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④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站在“十二五”历史新起点,党和国家将“民富”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

①在初次分配中强调效率,再分配中注重公平  ②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规范分配秩序    ③以富民促进公平,以公平促进富国   ④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我国政府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需要履行各种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下列属于政府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有①组织和发展科学、文化、卫生事业 ②加强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 ③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④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