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生物

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有关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验证性实验。

Ⅰ、实验材料和用具: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蒸馏水、酒精灯、温度计等。

Ⅱ、实验步骤

步骤

试管编号

a

b

C

d

加入底物

3%H2O2

2mL

3%H2O2

2mL

3%H2O2

2mL

3%H2O2

2mL

控制温度

常温

常温

常温

常温

加入试剂

蒸馏水

2滴

FeCl3溶液

2滴

肝脏研磨液

2滴

煮熟的肝脏研磨液

2滴

观察气泡产生情况

请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作用的有机物。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的作用更显著。
  2. (2) 实验中采用的肝脏必须是新鲜的,目的是保证。该实验中,H2O2分解最快的试管是
  3. (3) 试管a和d的实验现象几乎相同,是因为高温会破坏酶的 ,从而使其永久失去活性。比较b和c试管,所看到的现象说明:
  4. (4) 假如四支试管的实验现象均不明显,原因最可能是。如果仅将上述实验条件由常温改为90℃水浴,重复实验,H2O2分解最快的试管是
某动物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那么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应为

A . 12条 B . 24条 C . 36条 D . 48条
图1为某家族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 及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图2表示5号个体生殖腺中某个细胞的连续分裂示意图.请回答:

  1. (1) 甲病是由染色体上性基因控制的.12号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I代的号个体.
  2. (2) 9等个体的基因型是.14号个体是纯合体的概率是
  3. (3) 图2中细胞c1的名称 . 正常情况下,细胞d1和d4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是或否).
  4. (4) 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通过图2的(填图中数字)过程实现的.
植物虽然没有神经系统,但植物体也能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发现最早的是生长素。发现生长素的过程,是从达尔文注意到植物向光性并对此进行研究开始的。请据达尔文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 (1) 上图是达尔文利用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进行的实验及结果,依此提出的假说是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照射产生并向下面的传递。造成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 (2) 胚芽鞘的作用有
  3. (3) 请利用燕麦胚芽鞘、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琼脂块等相关材料用具,设计实验,证明生长素能促进生长(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和预期结果)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物理信息只来源于无机环境 B . 信息只能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单向传递 C . 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一般只能向同种生物传递 D . 行为信息只能向异种生物传递
某研究小组利用某植物进行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

第一步:将一植株保留一叶片a和一幼嫩果实c,b为叶片和果实连接的茎;

第二步:把处理好的植株放入一透明小室,并放到光合作用最适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培养;

第三步:向小室充入一定量14CO2 , 密封小室,立即用仪器测定a、b、c三处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并记录;

第四步: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曲线图如图。

图片_x0020_10000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光合作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能还原C3的物质是14C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是
  2. (2) 本实验的目的最可能是探究:
  3. (3) 实验中的14CO2固定和还原发生在(填细胞器具体部位);图中叶片放射性在t0-t1出现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4. (4) 果实放射性含量达到的S2(“是”或“否”)能表示果实从b得到的放射性有机物总量,因为
  5. (5) 如果适当提高温度,图中S1的值将(填“增大”或“缩小”)。
图中①、②和③构成了核苷酸m.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体现在②和③上 B . 若②为核糖,则该核苷酸为核糖核苷酸 C . 艾滋病病毒、细菌、小鼠体内的③都有5种,②都有2中,m都有8种 D . 若③为胸腺嘧啶,则该核苷酸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下表为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检测结果。据此分析,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检测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mol/L

A . 人异常消瘦,易饿,暴躁 B . 体温可能比正常人高 C .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D .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高
下列关于能源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糖类是直接能源物质 B . ATP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C . 纤维素不是能源物质 D . 光合作用利用的是光能
下列生命活动不是由基因控制的是(  )

A . 细胞分化 B . 细胞衰老 C . 细胞凋亡 D . 细胞坏死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匀后使用 B . 用吡罗红染色剂处理细胞,可以观察到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 . 用苏丹Ⅳ染液鉴定含油多的细胞,显微镜下可见染成红色的颗粒 D . 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酒精发酵,可选择健那绿

下列各种疾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是()

      A软骨发育不全 B  原发性高血压

      C性腺发育不良 D 青少年型糖尿病

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可用于诱变育种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型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
D.普通小麦花粉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由其发育的个体是三倍体

人们利用某些微生物制作食品时,需要分析微生物的特点,控制微生物的发酵条件。下列与此有关的各项内容都正确的是

2011年初,山东、河南等省发生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研究发现,此时冬小麦细胞的分裂活动减慢,呼吸作用减弱,但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明显提高。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温度低,导致呼吸氧化酶的活性减弱,呼吸作用减弱

B.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说明细胞内自由水的含量增高,结合水的含量下降

C.可溶性糖多,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加,降低了冰点,以适应寒冷的环境

D.由于细胞分裂速度减慢,植物体的生长速度也大大减缓

决定脱氧核苷酸种类的是()

      A磷酸                            B 腺嘌呤                  C   脱氧核糖       D 含氮碱基

 科学家利用生化方法研究细胞内囊泡运输及到达指定位置的分子机制,发现囊泡和靶膜上都存在自身的SNARE,只有二者相互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后方可实现囊泡和靶膜的融合。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SNARE可能是位于生物膜上的识别蛋白

B.上述分子机制说明准确的信息传递保证了细胞代谢的有序性

C.囊泡和靶膜的识别并特异性结合表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细胞中能形成囊泡的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等

下图表示温度和水分影响群落的分布情况,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温度和水分共同决定着群落在全球的分布

B.影响草原群落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分

C.群落中微生物的分解速率,温带森林一般应高于苔原

D.从图中可知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群落是温带森林

如图不能够表达的生理过程是()

      A肾小管细胞分泌K+       B  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C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 D 肠腺细胞分泌肠液

用于核移植的供核细胞和受体细胞一般选用(  )

 

A

受精卵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卵母细胞

 

B

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卵母细胞

 

C

传代1050代以内的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卵母细胞

 

D

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卵母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