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ATP的含量总是处在之中,这对于保证生命活动的
进行是非常重要的.
黄芪多糖(APS)具有很好的降血糖作用。为了探究黄芪多糖的降糖机理,科研人员先用高热量饲料饲喂小鼠8周后,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小鼠,2周后测定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含量,筛选获得Ⅱ型糖尿病模型鼠。利用Ⅱ型糖尿病模型鼠进行APS降糖实验,主要处理及实验结果如下表(其中GLUT4为葡萄糖转运蛋白)。请回答:
别 | 5周后实验结果 | ||||
血糖浓度/(mmol·L-1) | 胰岛素浓度/(pmol·L-1) | GLUT4相对表达量 | |||
1 | 正常小鼠 | 灌喂生理盐水 | 7.3 | 84 | 66 |
2 | 糖尿病模型鼠 | 灌喂生理盐水 | 16.2 | 87 | 34 |
3 | 正常小鼠 | 灌喂APS溶液 | 7.2 | 86 | 64 |
4 | 糖尿病模型鼠 | 灌喂APS溶液 | 10.3 | 85 | 66 |
(1)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________,从而实现降血糖功能。
(2)在培育Ⅱ型糖尿病模型鼠的过程中,长时间饲喂高热量饲料,可引起胰岛B细胞代偿性增殖,________增加,最终导致小鼠产生胰岛素抵抗。再给胰岛素抵抗小鼠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以杀死部分________,快速获得Ⅱ型糖尿病模型鼠。
(3)本实验中,比较第1、3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比较第1、2、4组实验结果可知,APS降血糖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
(4)本研究中制造Ⅱ型糖尿病模型鼠的过程给我们健康生活上的启示是。
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变化情况,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N点时,该器官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
B.M点是贮藏该器官的最适氧气浓度,此时无氧呼吸的强度最低
C.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
D.L点时,该器官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
32.(10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请根据下图完成问题:
(1)甲图代表阳生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A中有气泡产生,其中的气体是________,这种气体扩散到B中被利用要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通过膜的方式为________。假如C18O2作为该细胞某一生理作用的原料,则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图中含有氧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________途径(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利用18O对相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表示夏季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分布情况,图中数字为一天中的时间。则:中午12时左右,叶绿体的方向与其他时段不同,表现为________,其意义为________。图中其他时段显示叶绿体方向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不包括( )
A.DNA复制 B.RNA复制
C.转录 D.逆转录
提取鼠肝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小,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下列叙述中与实验结果不符合的是( )
A.有氧呼吸中,线粒体内进行的是第二、三阶段
B.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
C.葡萄糖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成丙酮酸
D.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C. 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D. 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
胰腺合成的胰蛋白酶原进入小肠后,在肠激酶作用下形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该激活过程如图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氨基酸位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5个肽键
B.胰蛋白酶与胰蛋白酶原空间结构不同
C.胰蛋白酶与胰蛋白酶原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羧基
D.激活过程可避免胰蛋白酶破坏自身细胞
已知一批胚的基因型为AA与Aa的碗豆种子数量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去,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等),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AA、Aa、aa之比是
A.4:4:1 B.3:2:1 C.3:5:1 D.1:2:1
如果有足量的三种氨基酸,分别为A、B、C,则它们能形成的三肽种类以及包含三种氨基酸的三肽种类分别最多有()
A.9种,9种 B.6种,3种 C.18种,6种 D.27种,6种
分析多肽E、F,得到以下结果(单位:个),则多肽E和F中氨基酸的数目可能是()
元素或基团 C H O N 氨基 羧基
多肽E 201 348 52 53 3 2
多肽F 182 294 55 54 6 1
A.199和181 B.50和48 C.49和48 D.51和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