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生物

2004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赛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下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的模式图,下列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    )

A .    ②和①称为糖蛋白,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 B . ①为多肽,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 . ②的特异性与其基本单位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等有关 D . ③为磷脂双分子层,为受体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它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几种类型的精子(  )

A . 2种 B . 4种 C . 8种 D . 16种
下图是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过程①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溶液处理,且溶液的渗透压略大于细胞液渗透压 B . 过程②可用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主要依据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原理 C . 过程③表示细胞壁的再生,④⑤需要根据生长发育进程更换不同的液体培养基 D . 最终得到的植株相对于甲、乙,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因此不具有可育性
若图①②③表示的是水稻体细胞中的分别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中的等位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非等位基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 若图①个体自交,后代中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占3/8 C . 若这两对性状是完全显性,图②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之比是1:2:1 D . 图③所示的基因G与g先分开,然后与H或h组合
某人由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后,机体的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促进机体产热量增加的激素主要是(        )
A . 性激素 B . 生长激素 C . 胰高血糖素 D . 甲状腺激素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目的中最重要的是(     )
A . 获得杂种动物 B . 制备单克隆抗体 C . 培育新物种 D . 生产杂种细胞
下列关于细胞对物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抗体的分泌既需要囊泡运输,也需要消耗能量 B . 高尔基体既参与物质的合成,也参与物质的运输 C . 神经递质只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到突触后膜内 D . 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膜两侧的浓度差
核糖与核酸都不含有的元素是

A . N B . O C . P D . S
请分析下列有关果蝇遗传的相关问题:
  1. (1) 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由A、a控制);棒眼与正常眼为一 对相对性状(由B、b控制)。现有两果蝇杂交,得到F1表现型和数目(只)如下表。请据图回答:

    灰身棒眼

    灰身正常眼

    黑身棒眼

    黑身正常眼

    雌蝇

    156

    0

    50

    0

    雄蝇

    70

    82

    26

    23

    ①该种群中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控制棒眼与正常眼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②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③F1中黑身棒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2. (2) 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研究发现,眼色基 因会因染色体片段缺失而丢失(记为X0);若果蝇两条性染色体上都无眼色基因则其无法存活。在一次用纯合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的杂交实验中,子代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用这只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对后代表现型及雌雄比例进行分析,可判断子代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若子代果蝇,且雌:雄=1:1,则是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不可遗传的变异。

    ②若子代果蝇,且雌:雄=1:1,则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③若子代果蝇,且雌:雄=2:1,则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

如图表示蝌蚪变态发育成青蛙的过程,蝌蚪尾部逐渐消失(  )

A . 与尾部细胞衰老、坏死有关 B . 与尾部细胞中染色体数的改变有关 C . 与激素调节无关,和神经调节有关 D . 与尾部细胞中遗传信息的程序性表达有关

如图1表示利用生物技术制备抗X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图2表示体外受精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图3表示番茄和马铃薯植物细胞融合和再生植株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面问题。

 

(1)在图1中注射到小鼠体内的物质是__________。融合后的细胞经过多次筛选才能获得理想的细胞,此类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所用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

(2)2中参与体外受精的精子需要经过成熟和________的过程,才能与卵细胞受精。若要获得多头与此优质奶牛相同的小牛,可对图2中囊胚中的__________均等分割后进行胚胎移植。以上技术是在__________(体内体外)完成的。

(3)3中过程是植物细胞形成__________的阶段。该阶段所用的酶是__________。在形成再生植株的过程中与组织培养有相似之处的步骤是__________

玉米宽叶基因(T)与窄叶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

1)可通过观察有丝分裂       ,分析得知该植株发生了突变,该宽叶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      变异.

2)为了确定植株AT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作为父本与正常的窄叶进行测交.如果F1表现型为     ,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请用遗传图解解释上述现象.

  

3)若(2)中测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型组成如图二.从细胞水平分析出现该植株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未分离而导致的.

4)若(3)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生成含有19号染色体和含有29号染色体的配子,请据此写出植株B可育花粉的基因型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从事抗疟疾药物- -青蒿素的研究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青蒿素获取途径主要是从黄花蒿中直接提取得到。

1)屠呦呦等人在研究青蒿素的萃取工艺时发现青蒿素的水煎浸膏毫无效果,而乙醚冷浸所得提取物鼠疟效价显著增高且稳定,说明青蒿素具有____________性。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醚和苯的沸点分别为90120℃77℃35℃80℃,应该选用何种萃取剂并解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可采用_________法提取,流程:黄花粉碎干燥过滤(目的:__________________浓缩青蒿素。

3)料液比对青蒿素提取量的影响由下图可知,选择_____________左右为适合的液料比条件。料液比太低,则不利于青蒿素的溶出。料液比太高则会增加提取成本并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用_________法对所提取物质进行鉴定,以确定是否提取到青蒿素。结果如图所示,则ABCD四点中,属于提取样品的点是_______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


下图为某家族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第Ⅲ代个体中,可能致病基因的是:









A 8           B 9                

C 10          D 11

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是3:5,这是因为:

  A.有1/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D.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种类的生物体的含水量大致相同,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B、水既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又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

     C、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

     D、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植物缺乏镁时会导致叶片发黄

13.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DNA    无机盐   

A. ②④           B.③④        C.          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数是(  )

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有细胞壁的细胞一定不是动物细胞  

有中心体的细胞一定不是植物细胞  

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能进行呼吸作用.

 

A

2

B

3

C

4

D

5

若某动物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AaBb表示。下列各组精子中由同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是( 

AABababAB          BABaBaBAB

CABAbaBab          DaBaBabab

如图为某种肽的结构简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肽由3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含有4个肽键

B.该肽中含1个游离的氨基,2个游离的羧基

C.形成该肽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72

D.形成该肽时,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氧来自羧基,氢来自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