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生物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所包含的层次(    )
A . 基因多样性 B . 蛋白质多样性 C . 物种多样性 D . 生态系统多样性
某植物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红花和白花植株杂交,不论正交或反交,F1均为红色,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总不是3:1,下列原因中肯定错误的是(   )
A . 可能是多对基因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 B . 该植物可能是多倍体 C . 该性状可能是细胞质遗传 D . 可能是某一基因型配子或胚胎有部分致死的现象
下列哪个选项均属于生命系统范畴(    )

①水分子②石头③迁徙中的一群大雁④变形虫⑤病毒⑥生物圈⑦恐龙化石⑧蛋白质⑨跳动的心脏.

A . ①③⑧⑨ B . ②④⑥⑦ C . ⑤⑦⑧⑨ D . ③④⑥⑨
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取烟草新品种的方法属于单倍体育种 B . 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技术属于基因工程 C . 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利用了多倍体育种的方法 D . 无子西瓜的培育方法是杂交育种
下列关于蓝藻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 蓝藻含有叶绿体和叶绿素,故能进行光合作用 B . 蓝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 . 某一池塘的全部蓝藻,既不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种群,也不是群落 D . 蓝藻、植物和动物共有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核仁等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B . 在反射弧中,决定兴奋单向传导的结构是突触 C .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 . 当人所处环境温度从35℃降至5℃时,耗氧量增加,尿量增加,酶活性下降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原理: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着丝点不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②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但卡诺氏液效果更好.

③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④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A . 一项 B . 两项 C . 三项 D . 四项
关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重组是定向的,都是进化的原材料 B . 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C . 没有地理隔离就不会有生殖隔离的形成 D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图甲表示某植物体一天中二氧化碳消耗速率和二氧化碳吸收速率的变化,图乙表示同一植物在不同温度下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CO2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后,首先与 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 .

(2)图甲中 时刻植物体有机物的积累量达到最大.图甲中7:00与18:00相比,C3的还原速率较快的是 ,b曲线在10:00至l2:00之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3)乙图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温度为 ,在40℃大气CO2浓度的环境下持续光照,植物 (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

(4)若在12:00时刻,植物由乙图的M点状态突然转变为N状态时,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植物学家在培育抗虫棉时,对目的基因作了适当的修饰,使得目的基因在棉花植株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都表达,以防止害虫侵害。这种对目的基因所作的修饰发生在(    )
A . 终止子 B . 标记基因 C . 结构基因 D . 启动子
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的种子和花粉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的种子和花粉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为对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A . 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 . 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C . F1测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 . 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下列对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解释,错误的是(  )

应用

措施

原理

A

包扎伤口

选用透气的纱布

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

B

土壤板结

及时松土

促进根部细胞的有氧呼吸

C

酿酒

保持通气

产生更多的酒精

D

种子贮存

晒干

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

A . A B . B C . C D . D

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结构A上分布有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       

B.细胞吸收14CO2,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CO2C3→甲 

C.光合作用过程中ADPPiBA处移动

D产生于B处,在暗反应中起还原作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DNA是遗传物质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蛋白质和DNA都是遗传物质

下列关于蓝藻与酵母菌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蓝藻和酵母菌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B  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蓝藻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蓝藻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而酵母菌则不能

      D  蓝藻与酵母菌细胞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下图所示曲线能表示下列哪项生理变化( 

水稻根细胞吸收的速度与呼吸强度的关系

酵母菌呼吸释放的速度与浓度的关系

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定范围内,苋菜幼苗吸收的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

发生渗透失水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的重量与时间的关系

    A. ②⑤    B. ①③④    C. ①④⑤       D. ①②③④

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英美研究人员相继宣布:“去除排斥基因”的猪已经降生,人们可望利用这种猪大量“生产”适用于移植手术的器官。在此之前,如果把猪器官移植给人体,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猪细胞上的X物质,从而发生强烈的排斥反应。X物质所处的位置和化学成分分别是

A.细胞膜  脂质                    B.细胞膜  糖蛋白  

C.细胞核  脱氧核糖核酸            D.细胞质  蛋白质

1864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萨克斯把紫苏先在暗处放置12h,然后将叶片的一部分用黑纸遮住(如图).光照一段时间,用酒精去除色素后再加碘液.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照光处不变色,光合作用产物为蛋白质

 

B

照光处变色,光合作用产物为淀粉

 

C

遮光处不变色,光合作用产物为蛋白质

 

D

遮光处变色,光合作用产物是淀粉

 

某实验小组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将紫色洋葱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ー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测得细胞液浓度与该溶液浓度的比值(P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曲线可推测实验材料为活细胞 B. 细胞在t1时刻开始从外界溶液中吸收溶质
C. t2时比t1时液泡体积有所増大 D. 若降低温度,则t1~t2时间段会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