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植食性动物 |
肉食性动物 |
|
同化量(103kJ) |
465 |
X |
Y |
呼吸消耗量(103kJ) |
96 |
22.8 |
3.8 |
未被利用(103kJ) |
290 |
33.5 |
2.6 |
分解者分解(103kJ) |
14 |
2.2 |
微量 |
选项 | 现象 | 结论 | |
甲装置 | 乙装置 | ||
A | 液滴左移 | 液滴不动 | 只进行有氧呼吸 |
B | 液滴不动 | 液滴右移 | 只进行无氧呼吸 |
C | 液滴不动 | 液滴不动 | 只进行有氧呼吸 |
D | 液滴左移 | 液滴右移 |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
①性激素 ②肾上腺素 ③维生素D ④维生素E
蛋清溶液 有蛋白析出
蛋白质溶解,得到溶液甲
蛋清溶液 有蛋白块产生
蛋白块溶解、得到溶液乙.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下图状态,a、b表示两处浓度,由此可推测 ( )
组别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酶 | 蛋白酶 | 蛋白酶 | 淀粉酶 | 淀粉酶 | 淀粉酶 |
反应物 | 蛋白质 | 淀粉 | 蛋白质 | 淀粉 | 麦芽糖 |
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 AB + BC = CD ,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刺激 C 处, A 、 D 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 .刺激 D 处,肌肉和 F 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 .兴奋从 E 到 F ,发生 “ 电信号 → 化学信号 → 电信号 ” 的转变
D . ③ 的内容物释放到 ② 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1)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用紫外光照射,既可以获得抗紫外线的突变菌株,也可以获得抗青霉素的突变菌株。由此可以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能获得抗青霉素菌株,若抗青霉素的特性出现在接触青霉素之前,则青霉素起 作用;若抗青霉素的特性出现在接触青霉素之后,则青霉素可能起 和 作用。
(2)若将大肠肝菌的抗紫外线基因转到水稻体内,并培育出纯种个体,如何判断抗紫外线基因转入的是叶绿体内还是染色体上。
方法: 。
结果和结论:
① 。
② 。
我国参与了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已经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下图所示为甲型H1N1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
(1)人体内首先通过 免疫过程阻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散播,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作用是_____ 。
(2)图中物质b的名称是_____ ;D细胞的名称 。
(3)某研究生认为某植物的提取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他以猪为研究材料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证明。
实验步骤:
①选择一只健康的猪,让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
②在喂养猪的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该植物提取液,观察猪是否出现患病症状。
该实验存在明显的不科学之处,请指出:
①__ __ ;
②__ __ _。
下列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研究的正确顺序是( )
| A. |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
| B. | 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系统﹣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
| C. |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
| D. |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
下图为某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内填写入图中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1)该细胞为_________(原核/真核)生物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2)该细胞与植物叶肉细胞相比,所共有的结构包括[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3)该生物绝大多数种类是____________(自养/异养)生物
(4)该生物的DNA存在于[ ]_____________中。
下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A对a为显性、B对b为显性。哪两个图示的生物体杂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 )
A.图A和图C B.图A和图D
C.图B和图C D.图B和图D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d为四个细胞模式图(d为蓝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只有细胞a
B.作为合成蛋白质场所的结构只分布在细胞a、b、d图代表的生物
C.a、b的细胞中含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而c、d的细胞只含有核糖体
D.c和d细胞中的基因传递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不遵循分离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