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某一时期的“结婚证”,从中反映了
①结婚有法可依
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③“结婚证”突显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④法治完全遭到破坏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毫无根据;
②根据这样的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时间 | 进出口贸易总额 | 比较 |
1969年 | 40.3 | 比1966年下降12.6% |
1973年 | 100 | 比1972年增长74.2% |
通过解读材料推导结论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下列对三组材料的推论均有不当之处,请选择其中一组,指出结论的不当之处,并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当之处”产生的主要原因。
|
材料 |
结论 |
1 |
“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它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
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
2 |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是中国“文革”的时候,与此同时,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先从学生运动开始,后来变成全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美国的群众运动有一个大的背景,冷战延续到那个时候,大家有些厌倦。如果不认同冷战中一切以“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那么打越南是没有道理的。这场运动与以前不同,与经济诉求没有关系。 |
中国的“文革”跟美国的群众运动是一致的。 |
3 |
但丁反对中世纪的“教会至上论”,他在《神曲》里写道:“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今日罗马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 |
但丁是近代早期反对宗教的人文主义者。 |
材料一:在1978年的所有出国考察中,对中国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谷牧所率的考察团于1978年5月2日至6月6日对西欧的访问。它和1978年11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以及同年12月的三中全会一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三个转折点
——摘自(美)傅高义著的《时代》
材料二:
1978年12月13日 |
时任美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说,他会将 |
1979年01月01日 |
|
1979年01月06日 |
即三中全会刚过两周,北京就为习仲勋开了绿灯,让他准备一个广东接受外资的方案交北京正式批准。 |
1979年07月18日 |
在中央一次会议上, |
——依据(美)傅高义著的《时代》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