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通过解读材料推导结论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下列对三组材料的推论均有不当之处,请选择其中一组,指出结论的不当之处,并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当之处”产生的主要原因。
材料
结论
1
“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它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2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是中国“文革”的时候,与此同时,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先从学生运动开始,后来变成全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美国的群众运动有一个大的背景,冷战延续到那个时候,大家有些厌倦。如果不认同冷战中一切以“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那么打越南是没有道理的。这场运动与以前不同,与经济诉求没有关系。
中国的“文革”跟美国的群众运动是一致的。
3
但丁反对中世纪的“教会至上论”,他在《神曲》里写道:“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今日罗马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
但丁是近代早期反对宗教的人文主义者。
答案:组别1: 不当之处:否定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及制约战争的因素大大增强。 结合史实分析原因: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等因素使和平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流。美、俄、欧盟、日本、中国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也对争霸战争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结论没有看到时代的变化,大国间的制约作用,对材料的解读过于绝对化、教条化。 组别2: 不当之处:把中国的“文革”与美国的群众运动等同看待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 结合史实分析原因:表面上虽然都是出现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群众性运动,但美国的群众运动是反战和平运动,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中国的“文革”是左倾思想发展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内乱。两者实质不同。 组别3: 不当之处:把材料中的“教会”等同于“宗教”,概念不清。但丁“反对宗教”这个论断不正确。 结合史实分析原因:但丁是文艺复兴的代表,文艺复兴反对基督教会禁欲主义、神权至上的主张,主张改造基督教会,追求人性解放,并不是反对宗教。结论中混淆“教会”与“宗教”两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