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知识点题库

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分奠定基础的是(     )

A . 西周的分封制 B . 秦朝的郡县制 C . 隋朝的科举制 D . 元朝的行省制
从元朝开始,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元朝和清朝管辖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或官员分别是(  )

A . 宣政院、伊犁将军 B . 澎湖巡检司、乌里雅苏台将军 C . 宣政院、驻藏大臣 D . 澎湖巡检司、驻藏大臣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的措施是(    )

A . 建立郡县制 B . 建立三省六部制 C . 建立行省制度 D . 建立内阁制
最早创设行省制度的是(    )

A . 唐朝时期 B . 北宋时期 C . 元朝时期 D . 隋朝时期
下列事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是(    )

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②元朝设置宣政院   ③郑和下西洋   ④清朝设立驻藏大臣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结合下列图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

材料三: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是件值得全体中华儿女热烈庆祝的大事,它是迈进祖国全面统一的重要步骤,又是用新思维以和平方式圆满解决领土问题的一个范例。

  1. (1) 根据图一,写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名称及建立者。
  2. (2) 元朝疆域辽阔,结合图二写出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
  3. (3) 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一项基本国策?
  4. (4)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写出香港的回归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另外一个成功回归的地区是什么?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汉武帝采纳了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
  2. (2) 公元前60年,汉朝设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3. (3)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被誉为
  4. (4) 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是蒙古族杰出首领
  5. (5)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物中的权利进行了严格限制。
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
A . 统一六国 B . 建立唐朝 C . 统一蒙古 D . 建立明朝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机构是在(   )
A . 元朝 B . 宋朝 C . 唐朝 D . 隋朝
与忽必烈有关的史实是(     )

①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    ②创立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重视农业生产,鼓励人民开荒种粮,推广棉花种植技术    ④建立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的政治局面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省”。据此推测,行省的设置(   )
A . 破解了藩镇割据的难题 B . 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 C . 不利于地区间的交流 D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民族认同是学习历史的价值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1) 10-11世纪,哪两个少数民族分别建立了辽和西夏政权与北宋并立?它们之间的战与和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2. (2) 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哪一个新的民族?元朝开创什么地方行政区划和管理的制度?有利于民族融合。
  3. (3) 下图所列材料反映了中国历朝政府对今天哪个地区的管理?分析材料信息,你可以得到什么历史结论?

写出与下列内容相对应的朝代。
  1. (1) 开创科举制
  2. (2) 出现“贞观之治”
  3. (3) 统一全国,实行行省制度
  4. (4) 八股取士
  5. (5) 设立军机处
在对下图的判断中,同学甲和乙发生分歧。乙错误地以为是“清朝”疆域图,被同学甲纠正为“元朝”疆域图。同学甲的判断依据包括(    )

图片_x0020_1199100063

①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②满族在元朝形成

③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④大都是元朝都城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
隋唐到宋元时期是中国的繁盛时期。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探究。

材料一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它”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族入主中原时仿金制……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1. (1) 说出材料一、三两种制度分别叫什么?创立这两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 (2) 材料一中提到的“这种制度”,在宋初有何改革和发展?
  3. (3) 依据材料二,简要介绍宋朝海外贸易的情况。
  4. (4) 材料三中的“它”,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是如何对全国进行有效管辖的?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什么关系?
以下表格中①处应为(   )

皇帝

措施

秦始皇

全国分为36个,郡下设县

汉武帝

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宋太祖

文臣任地方长官,在各州府设诵判

元世祖

A . 实行分封制 B . 实行刺史制度 C . 在地方设“三司” D . 在地方设行省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以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也可以感知历史的变迁。请同学们赏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唐朝·孟郊

材料二: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登观音台望城》唐朝·白居易

材料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望海潮》宋朝·柳永

材料四: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南宋·辛弃疾

材料五:江山富,天下总欣伏……赛唐虞,大元至大古今无。

——《双调·新水令》元朝·贯云石

材料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 (1) 这首诗与什么制度有关?这种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 (2) 这句诗反应了唐都长安城的什么布局特点?唐都长安城中的居民住宅区和繁华的商业区分别被称作什么?
  3. (3) 这首作品形容的是哪座城市的繁华景象?两宋时期都市文化极为丰富,城市中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被称为什么?这种场所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4) 南宋辛弃疾的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希望祖国山河统一的强烈愿望,当时北方地区处于哪个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统治之下?该政权与南宋以哪条线为界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5. (5) 这首作品反映了元朝疆域的什么特点?元朝统治者用什么制度来统治这样的国家?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6. (6) 这首诗出自于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它深刻的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请问这部作品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政治制度的变革息息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元朝建立后,出于统治的需要,中央政府将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腹里”地区交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在岭北、辽阳、甘肃、河南、陕西、四川、云南、湖广、江西、江浙设立了十个行中书省,行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与中书省互为表里,代朝廷统摄节制地方。

——《元朝的政治制度》

  1. (1) 图一体现了哪一制度?最早设置图二中央机构的皇帝是谁?图二和图一相比,中央机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在政治体制方面的创新,并分析其目的。
  3. (3) 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特点。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什么机构来负责监察事务(   )
A . 中书省 B . 行省 C . 宣政院 D . 御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