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以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也可以感知历史的变迁。请同学们赏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唐朝·孟郊 材料二: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登观音台望城》唐朝·白居易 材料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望海潮》宋朝·柳永 材料四: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南宋·辛弃疾 材料五:江山富,天下总欣伏……赛唐虞,大元至大古今无。 ——《双调·新水令》元朝·贯云石 材料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 这首诗与什么制度有关?这种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 这句诗反应了唐都长安城的什么布局特点?唐都长安城中的居民住宅区和繁华的商业区分别被称作什么? (3) 这首作品形容的是哪座城市的繁华景象?两宋时期都市文化极为丰富,城市中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被称为什么?这种场所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南宋辛弃疾的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希望祖国山河统一的强烈愿望,当时北方地区处于哪个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统治之下?该政权与南宋以哪条线为界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5) 这首作品反映了元朝疆域的什么特点?元朝统治者用什么制度来统治这样的国家?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6) 这首诗出自于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它深刻的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请问这部作品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 答案: 科举制度;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诞生。 反映了唐都长安棋盘式街道的布局特点;居民住宅区被称为“坊”,繁华的商业区被称为“市” 临安;瓦子;瓦子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双方以淮水和大散关为线南北对峙。 疆域空前辽阔的特点;采用行省制;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从元朝开始,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作品:《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