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 知识点题库

美国学者杰里特利在《新全球史》说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第一次流感发生了,……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
A . 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 . 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 .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D . 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下表内容与20世纪初的国际格局有关,请指出其中对史实推论错误的一项是 (    )

史实

推论

选项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是帝国主义国家争霸所造成的

A

《凡尔赛和约》把战争罪责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是强权政治的产物

B

英国的世界霸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遭到美国挑战

英国在世界舞台中已无发言权

C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为20世纪20年代世界的相对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

D

A . A B . B C . C D . D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德国政府宣称德国是“为了自卫而战斗”,为“民族生存”而战,并且把兴登堡、鲁登道夫等战犯奉为为祖国而战的“民族英雄”,抵制对他们的审判。1924 年德国加入国联的四大条件之一,就是必须不再以任何方式使德国承认战争罪责。民族主义者继续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有权支配世界。德国的军队、大中学校成了梦想通过战争实现复仇、恢复昔日荣耀的精神家园。军方“宣称德国军队从未被真正打败过”,军事家伯恩哈迪构建了“总体战”理论,认为在和平时期必须做好战争准备,特别是民众的战争准备,泽克特、古德里安等将领提出机动灵活原则是军队作战的关键。

——摘编自张国臣《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对一战的反思》

  1. (1) 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后德国对战争反思的特点,并概述其表现。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德国对战争反思的特点形成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黎和会上,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说:“小心点!俄国布尔什维克已经革命成功,德国的革命烈火正在熊熊燃烧,整个欧洲的反叛情绪在高涨……别把德国逼到布尔什维克主义那边去!”

材料二:《和平大使》一书评述说:“英国的根本利益在于防止德国的崩溃,只要德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欧洲就能或多或少保持均势。”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劳合•乔治的说法是否影响到了巴黎和会的决策?说明理由。
下面漫画原图发表于1912年,桶上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蒸汽顶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奥匈、俄等国。漫画可以说明(   )

沸点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 . 凡尔登战役的空前惨烈 C . 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 D . 巴黎和会上的钩心斗角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在1917年就以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这样,我们就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材料二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如果它(指德国)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因此,正是为了这些原因,除不得已之外,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处理德国的基本原则,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反对过分制裁德国。
  3. (3) 在制裁德国问题上,英国得到了美国的支持,美国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1919年1月28日,顾维钧代表中国就山东问题在巴黎和会上发言,驳斥日本要求。6月28日,拒签对德和约。然而,中国的山东依然被列强卖给了日本。这表明(   )
A . 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关系 B . 中国代表不擅长近代外交 C . 中国不擅长处理近代外交 D . 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决定了国际关系
正图为有关国际联盟的集团。画中的免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督我只能以我双明的力量来震慑它。”这幅漫画说明本质问题是(   )

A . 国际联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机构 B . 国际联盟的成立加剧了地区冲突 C . 国际联盟不能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 D . 国际联盟面临解散的危机
一战后确立的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   )
A . 凡尔赛体系 B . 华盛顿体系 C . 国际联盟 D . 《联合国家宣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军装备了MG08式马克沁机枪,在索姆河战斗中,一天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军,成为一次大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针对性的发明随即出现。……科学技术无疑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也同样有着巨大的“破坏性”功能的一面,尤其是当我们用其来透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更是如此。正如18世纪中叶,科学主义一路凯歌之时,处于启蒙阵营内的卢梭就已经对此忧心忡忡,他以愤世嫉俗的口吻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

——摘自余忠剑《科学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等

材料二:中外不少历史名人针对现代科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主张

甘地

“回到纺车去”

爱因斯坦

“科学成果如原子弹,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取决于人本身”

邓小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 (1)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针对性的发明”及卢梭对于科技发展“愤世嫉俗”的观点,并概述科技与一战的关系。
  2. (2) 选择材料二中的其中一种“看法或主张”,简要加以评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中国人来说,1922年到1925年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标榜给中国带来福音的华盛顿方案实际带来的根本不是稳定与和平,而是内乱和衰败。华盛顿体系在其建立伊始就遭到中国民族主义者的反对。美国等列强否认中国的贫弱和动乱是西方侵略的结果,但中国民族主义者鲜明地提出中国苦难的根源即在于外来势力的压迫,所谓的以国际合作代替国际竞争不过是“各帝国主义互竞的侵略,变为协同的侵略”,“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只是一场骗局。拒绝美国提出的渐进改革的自由主义道路,提出对不平等条约必须采取“革命性的”手段,进行“根本的解决”。中国民族主义者从华盛顿会议得出的一个重要“觉悟”是“现在世界任何国家,无容许弱小民族及国家申述不平之余地,中国国民欲希望解除种种束缚,惟有杀出一条血路,死中求生”;而对于国内政治,也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造”。所谓“根本改造”就是打倒军阀,所谓“死中求生”就是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打倒帝国主义。与美国的初衷相反,华盛顿方案不仅没有使中国走上美国为它设计的道路,相反,在列宁理论和苏俄革命模式传入后“成为中国抛弃西方列强”,转向国民革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摘编自王立新《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国民革命:二十年代中美关系新探》

  1. (1)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民族主义者对华盛顿方案的看法。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盛顿方案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华盛顿会议召开前夕订立的《中德协约》是第一个明文规定没有最惠国待遇、没有治外法权和协定关税的平等条约;1919和1920年,苏俄两次发表对华宣言表示放弃旧俄在华特权,1924年的《中俄协定》也成为北京政府与革命国家订立的第一个平等条约。这说明,当时(    )
A . 列强传统对华条约体系出现裂痕 B . 德俄借此冲破凡尔赛体系束缚 C . 《九国公约》对德俄均有重大影响 D . 组建国联奠定了欧洲合作基础
从《凡尔赛和约》到《四国条约》、《九国公约》,到国际联盟和限制海军军备的规定,这些(   )
A . 是列强宰割战败国的体现 B . 说明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 C . 表明各国矛盾不可调和性 D . 符合世界政治整体化趋势
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才有第一块海外殖民地。当它走进“资本主义宴席的时候,席位已经被占光了”。这种现象导致(   )
A .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 . 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 C . 帝国主义掀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D . 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那一年没有圣诞节庆祝,也没有重返故里,他们再也没回来。那场大战毁灭了帝国,创造了各种形式和大小的新国家;它拉开了苏联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的序幕。”材料中的“大战”是指(    )
A . 拿破仑对外战争 B . 美国独立战争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英国与日本双方基于反俄的共同立场于1902年1月30日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这个盟约可以迅速解决英国在远东的海军力量弱于法俄的难题,维护其在中国的利益,也消除了日本对德国或法国在日俄开战时加入俄国一边的忧虑,日本可以放手准备与俄国开战。英日同盟的缔结标志着英国“光辉孤立”外交政策的破产,英国朝着结盟外交迈出了第一步。此例一开,英国在欧洲的类似行动便接踵而至了。1904年,英国与宿敌法国缔结协约,划分了两国在亚非等地的势力范围,解决了殖民地方面的纠纷。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英俄解决了在亚洲势力范围方面的纠纷。以上两项协约加上已缔结的俄法同盟,使英法俄三国最终形成了针对德国的协约国集团。

——摘编自孙科斌《从“光辉孤立”到结盟外交——英国光辉孤立政策的推行与破产原因探析》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前大国关系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大国关系变化的影响。
余伟民、郑寅达在《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中说道:“法国要追逐的目标和手段,比英国更为偏狭和近视,除了分享德国的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外,主要是企图独揽欧洲大陆的霸权。为此,它要通过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使之永远降为二等国。”法国的手段包括(    )

①肢解领土    ②制裁经济    ③均势外交    ④限制军备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 )
A .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 华盛顿体系 C . 凡尔赛体系 D . 雅尔塔体系
下表为1913—1914年欧美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殖民地占有情况表,据此可知(    )

项目  国家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工业增速(倍速)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英国

3350

39350

1.3

4

法国

1060

5550

1.9

6

美国

30

970

8.1

38

德国

290

1230

4.6

16

A .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B . 战争成为一种可能 C . 法国经济急速衰退 D . 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英国史学家华尔脱斯认为:“国联不论在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始终以宪章的形式体现了人类向往和平和一个合理组织起来的世界的热望”。他意在强调(    )
A . 国联的进步性 B . 国联维护了世界和平 C . 历史的曲折性 D . 战后人们的和平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