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 知识点题库

一战前,俄罗斯媒体大肆宣扬:所有斯拉夫人应当只使用一种语言﹣俄罗斯语,只有一种信仰﹣东正教,只存在一个国家﹣俄罗斯,只有一个领袖﹣沙皇。 只有那些扛起沙皇旗帜并接受俄罗斯语言、法律和东正教的斯拉夫人才会被俄罗斯 当做兄弟。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 . 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B . 国内矛盾尖锐 C . 民主化趋势加强 D . 军国主义盛行
材料:20世纪60年代,德国史学界展开了著名的“费舍尔大辩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完全责任说”由此成为定论.并历时半个世纪。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以及新时期德国经济和国际政治地位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事模式发生了转向,“欧洲叙事”逐步代替了“民族叙事"。学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责任问题产生了多种观点,德奥主要责任说""塞尔维亚承担共同责任说",以及""大国集体责任说""等逐渐成为共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问题上,研究也呈现多元趋势。学者们开始关注战前大国的心态变化、高层政治和军事人物的活动.并讨论战争能否避免的问题。

——摘编自徐健《20世纪德国学界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责任和起源问题的讨论》

  1. (1) 列举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责任和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
  2. (2) 概括材料中关于德国史学界产生多种观点的原因。
  3. (3) 谈谈你对德国史学界产生多种观点的认识。
德军统帅部深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为此制订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迂回包围,速战速决”的策略(如图)。影响该策略施行效果的因素有(    )

①德军进攻速度过快,尚未站稳脚跟    ②俄国较快完成动员,迅速投入作战     

③英国海军顽强抵抗,摆脱被动局面      ④比利时放弃了抗争,成为了仆从国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顾维钧回忆录》中写道:“汽车缓缓行驶在黎明的晨曦中,我觉得一切都是那样黯淡……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中国的缺席必将使世界为之愕然。”顾维钧回忆的“这一天”是(    )
A . 1月18日 B . 5月4日 C . 6月28日 D . 11月12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陆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巨大变动。根据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

①德国领土被重新划分,国力受到严重削弱

②在民族自决原则上诞生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③德意志、奥匈、奥斯曼、俄罗斯四大帝国解体

④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欧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④
下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法国

1:28

德国

1:32

英国

1:57

俄国

1:107

A . 法国在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 B . 战争给欧洲带来巨大的人口伤亡 C . 战争凸显了核武器的巨大杀伤性 D . 俄国率先退出了一战
下表是1922年《五国条约》规定的英、美、日、法、意五国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限额(单位:万吨)。这一规定的达成意味着(    )

主力舰

52.5

52.5

31.5

17.5

17.5

航空母舰

13.5

13.5

81

6

6

A . 列强在限制海军军备上暂时妥协 B . 英国继续维持其海上霸主的地位 C . 日本全面丧失在亚太地区的优势 D . 美国成为这一协定的最大受益国
下列漫画反映了某国某段时间在欧洲的实行的外交政策,该政策为(   )

A . 英法结盟政策 B . 德奥结盟政策 C . 英国大陆均势政策 D . 英法俄三国协约
蒋廷黻写道:“……有两百多名学生聚会在一起。碰巧在聚会开始时,美国政府宣布召开裁军及有关远东问题的会议。这样的大事,我们学生岂能轻易放过。一年间,所有留美学生都为_______而激动”。“_______”填入的会议应是(   )
A . 巴黎和会 B . 华盛顿会议 C . 慕尼黑会议 D . 雅尔塔会议
20世纪初期,欧洲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使得国际局势日益紧张。由此可知,它们当时(   )
A . 防范政治危机的发生 B . 极力地维护世界和平 C . 欲打击社会主义运动 D . 寻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法国将军福煦曾经称赞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劳工:“第一流的工人,可以培训成一流的军人,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中国工人的作战英勇 B . 法国缺乏作战的兵力 C . 中国劳工技术水平高 D . 华工对协约国贡献大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峙的军事政治集团。始作俑者是(   )
A . 德国 B . 法国 C . 意大利 D . 奥匈帝国
《顾维钧回忆录》里写道“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材料所描述情况发生在:(    )
A .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 《九国公约》的签订 C . 《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D .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罗斯媒体大肆宣扬:“所有斯拉夫人应当只使用一种语言——俄罗斯语,只有一种信仰——东正教,只有一个领袖——沙皇。”东正教与沙皇统治之间关系如何(   )
A . 俄罗斯是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B . 沙皇与东正教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C . 东正教是沙皇专制统治的工具 D . 东正教是俄罗斯主要的宗教信仰
“1914年,差不多每个人都预期会有一场短暂的战争,而国际危机将迅速得以解决。”这一预期成为泡影是在(      )
A . 马恩河战役后 B . 索姆河战役后 C . 凡尔登战役后 D . 日德兰海战后
“德军初期进展迅猛,一度到达可用望远镜看到巴黎埃菲尔铁塔塔尖地区,法国政府被迫迁到了波尔多。但德军在协约国军队的抵抗下被迫退却。”以上战役发生在图中的(   )

A . B . C . D .
下表为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兵力和伤亡情况表。该表所列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战役

双方投入兵力

双方伤亡总人数

马恩河战役

152万人

35万人

凡尔登战役

112个师

70多万人

索姆河战役

150个师

130多万人

A . 科技应用于军事使大战充满了危险性 B . —战消耗巨大且伤亡惨重 C . 一战陷入了持久战和阵地战 D . 两大军事集团都对战事有些力不从心
下表是一战后,在国际联盟讨论的部分问题上美、法、日三国的主张及结果。这(    )

国家

主张

结果

美国

将国联盟约列入《凡尔赛和约》体系

由于英、法共同抵制,美国未能实现控制

国联的目的

法国

建立由国联调遣的国际部队

遭到英、美阻挠未能实现

日本

把种族平等原则写入盟约

遭到美国、英国等国家反对未能实现

A . 暴露了国际法的局限性 B . 凸显了大国关系的复杂性 C . 突破了“全体一致”原则 D . 引发了战胜国内部的矛盾
观察下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组成“协约国”集团的是(    )

A . ①②⑥ B . ③④⑤ C . ②④⑥ D . ①②④
一战初期,美国的德裔移民呼吁向德国捐赠财物,“全美德裔美国人联盟”在旧金山举行会议,对美国偏向英国一方表示愤怒。而在1917年,德裔的类似活动基本消失,美国部分州规定公共场合禁止使用德语、禁止德国人在公立学校学习,同时几乎所有德裔美国人和德裔新媒体都转而支持美国的立场。由此可见(   )

①国际局势影响移民身份认同

②德国战败影响德裔在美地位

③美国民主有相对性和局限性

④战争破坏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