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德国皮洛夫)
②日本既已加入,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中国段祺瑞)
③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英国格雷)
④这场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意识。(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
材料一 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没有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最终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便把注意力集中到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而日本利用一次大战的天赐良机,扩充了它在这一地区的实力,对美英构成威胁。限制日本扩张,成为美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美、英、日三国也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面对这些问题,美国倡议召开国际会议进行讨论。
——摘编(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民教育出版社)
条约规定:“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城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缔约国之间发生有关太平洋某一问题的争端”,应召开缔约国会议解决.缔约国在太平洋区城的权利遭受任何国家威胁时,締约国应协商采取有效措施。
还规定:“1911年7月13日英国和日本在伦敦烯结的协定应予终止。”
——摘编自齐世兼<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1921年12月15日,根据中典湖南支部和毛泽东的指示,黄爱、庞人铨以湖南劳工会的名义,在长沙召开了各界群众1万多人参加的反对华盛顿会议的集会和游行示威,向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提出了严重抗议。
——摘编自唐舂元(死得其所:毛泽东妙释生死价值观)(《党史博览》)
材料三 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从这里生产的。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
——摘编自《列宁选集》第四卷
材料 20世纪20年代,反对苏联是很多西方国家的共同目标。一些国家还采取了联合反苏行动,如1927年6月,在日内瓦召开的六国外长会议上,英国外长张伯伦提出了“和共产国际作斗争”的口号,提出了一个反苏联合声明草案,但未被会议通过。在这一时期,维护凡尔赛体系确立的国际秩序,阻止和破坏苏德关系是英国、法国、美国等战胜国关注的中心。在充满不安定因素的欧洲局势下,苏联致力于维护和巩固苏德关系,但是苏德关系实际上是非常脆弱的。英、美等国家并不希望苏德合作,他们的希望是使德国的经济力量增强而反对苏联。《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就显示了他们对苏联的险恶用心。这一计划将苏联定位为农业国,定位为提供原料的附属地,想让苏联的工业依附于西欧,为欧洲提供原料和粮食,同时从德国和其他国家输入工业品。
——摘编自苑秀丽《斯大林时期苏联选择重工业发展战略原因再探讨》
材料一 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会议 |
主要内容 |
巴黎和会 |
与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制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
华盛顿会议 |
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 |
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 |
|
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
材料三 雅尔塔体系具体内容大体有四个方面∶
1)西方欧洲雅尔塔体系。它通过分区占领管制德国及非法西斯化的原则协定、关于波兰疆界和临时政府组成的协定、《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等,划分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这是雅尔塔体系的关键环节。
2)东亚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亚洲的安排主要是通过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雅尔塔会议和《雅尔塔秘密协定》、《波茨坦公告》、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改造,以及美苏在朝鲜受降的"三八线"协议等实现的。
3)“中间地带”雅尔塔体系。对于殖民地的安排,除英法荷在远东的殖民地被保留下来,其他地区的殖民地转交给联合国托管。这方面的内容规定比较笼统,是雅尔塔体系的薄弱环节。
4)联合国。战后成立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
——摘编自杨鹏飞《二十世纪以来的战争和平与世界发展》
请回答: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列强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和第一个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的建立,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系的内容包括∶(1)巴黎和会及其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与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包括对德国的《凡尔赛条约》,以及对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的一系列条约);(2)国际联盟的建立;(3)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体系是列强在战后建立的亚太地区的新国际关系体系,这是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当我们站在战争的废墟上环视全球的时候,我们清楚地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世界政治地图的确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的国际事件,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关联。该体系建立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其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的不断激化,最终导致崩溃。
—摘编自徐蓝∶《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材料一: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使·····德意志帝国被摧毁;奥匈帝国废墟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独立的国家;土耳其的所有属地被剥夺,处在痛苦的呻吟之中;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寿终正寝,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占地球陆地1/6的土地上进行试验。
材料二: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时序示意图:
材料三:1943~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在这一体系下以美、苏两国为代表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既进行了成功的合作,同时又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同时在打败法西斯赢得二战胜利、战后处置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和推动各国民族独立等方面作用相当巨大。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改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战争时间 | 1914—1918年 |
战争目的 | 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
战争性质 | 反抗欧美建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斗争 |
战争结果 |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