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以至生活风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7世纪中期的一次改革。他们仿照隋唐制度,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科举制……
──人教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
材料二:清政府并没有完全将日本放在眼里,在学术领域也很少翻译日文书籍。
……战争的惨痛失败使清政府开始正视日本,积极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学习近代化的经验。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日语词汇铺天盖地进入中国。然而,通过这种传播方式留下的日源外来词,如“大东亚共荣圈”、“皇军”、“马路大”等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大多被打上了羞耻、痛苦的印记。
材料四:2014年以来,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升级挑衅行动。据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正研究在初中和高中教科书编写指南中写明钓鱼岛是日“固有领土”。并将钓鱼岛“属于《日美安保条约》第5条的适用对象”写入其中。按照这个声明的规定,“包括钓鱼岛在内,所有处于日本施政之下的区域适用《日美安保条约》”。
(1)古代日本已经成为中华文明圈中的一员。材料一中提到的是日本古代的哪次改革?请列举一位唐代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使者。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使清政府“惨痛失败”的是什么战争?日本近代的哪次改革使其成为清政府学习的榜样?
(3)材料三中的日源词汇出现在哪次战争期间?这场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请列举一例战争期间日本在中国的暴行。
(4)请你结合钓鱼岛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下图阴影部分所示的中国领土,是俄国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割占的( )
①中俄《改订条约》 ②中俄《北京条约》
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④中俄《瑷珲条约》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成功即成仁……余牺牲亦有荣。为军人者,为国家战,死可谓得其所矣!一九三七年十月十日
【资料链接】1937年10月16日.郝梦龄在山西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是抗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在十四年艰苦抗战中涌现了大量像郝梦龄一样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抛头颅洒热血。在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有国民党抗日将领,八路军和新四军将领,其他民主团体的英雄和个人。
【材料一】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偿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宁波、福州、厦门、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材料二】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材料三】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材料一:英国国会借口“保护通商”决定派兵到中国,发动了所谓的“通商战争”。首相巴麦尊训令侵华将领义律,要占有一些口岸作为居留地,“这些地方应该有良好的海港,并对军事防卫提供天然的便利”,并指出“台湾北端对面的口岸”……是最值得考虑的”。
——整理自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面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衿制。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①郑和下西洋,大大发展了明朝的海外贸易
②强大的海军力量帮助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③鸦片战争中,由于中国海防力量薄弱,英军沿海北上,迅速使清政府屈服
④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可以在东交民巷设大使馆了
③日本:我们的机器也可以搬到中国去了
④德国: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山海关了
①日军旅顺大屠杀 ②金田起义 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④签订《辛丑条约》
[陷入深渊]
材料一: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计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
——毛泽东
[百年探索]
材料二:近代化的探索
材料三: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