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佛法自西土,故海东未之有也。天宝末,扬州僧鉴真,始往倭国,大演释教,经黑海、蛇山、其徒号“过海和尚”。 材料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的“三宝塔寺”,马来西亚有“三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新加坡有“三宝山”。 材料三:马嘎尔尼是英国18世纪政治家、外交家,1793年他以庆贺乾隆八十寿辰为名出使中国,建议中国对西方商业开放,乾隆帝听后严词拒绝,说了这样一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 材料一中“佛法自西土”与你学过的什么历史事件有关?请举一具体事例,体现材料中“倭国”在明代与我国的关系。 (2) 材料二是什么历史事件的影响?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3) 材料三中乾隆的心态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是什么?这种观点导致了什么对外政策的实行?对比材料一、二和材料三的不同后果,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 玄奘西行;戚继光抗倭(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 事件:郑和下西洋;信息:郑和下西洋所到达的地域广泛;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同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往来与相互了解。 经济根源:封建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政策:闭关锁国 启示:开放交流有利于社会进步发展;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得分)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