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意识形态的变化是为变化了的存在所决定的,并对不断变化着的存在发生着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封建意识形态是具有互补结构的一个完备的体系。前期是道家作为补结构,后期是佛教禅宗和道教。这种互补结构的存在,造成了中国文化思想史特有的重大现象,儒学靠补结构来维护自己的稳定性,补结构吸收反当外来文化喂养儒学。儒学在两千余年间成为具有高度文明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础。——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一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材料二 进化自然主义在相当程度上成为更激进的思想家独占的思想……从这种意义上说,儒家神圣礼法的腐蚀及其为西方所侵害,都能被视为对所有社会准则的一种世俗的腐蚀。那些想到这个问题的人因对精神危机有深切感触而不禁激动。产生于这种危机的新传统主义最终在以下两种人之间锻造了一个联盟:从很早阶段就怀疑晚清现代化的人;像梁启超和康有为那样的初期的改良主义者,他们因非乌托邦的进化论似乎对革命的道德上的衰退提出了唯一前后一致的解释,而越来越感到沮丧。——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思想界的特点及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变化,并简析中国近代意识形态变迁的意义。
答案:【答案】(1)特点:形成互补结构体系;儒学占主导地位;对外来文化吸收和利用。成因:“百家争鸣”出现后形成了多元化的思想体系;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道教、佛教兴盛挑战着儒学;儒学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任答3点即可)(2)变化:儒学礼法逐渐遭到破坏;改良和革命思潮的兴起;西方民主思想冲击着思想界;救亡图存成为思想主流;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发展。(任答4点即可)意义: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解析】(1)依据材料“中国封建意识形态是具有互补结构的一个完备的体系。”、“儒学靠补结构来维护自己的稳定性,补结构吸收反当外来文化喂养儒学。儒学在两千余年间成为具有高度文明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础。”结合所学从形成互补结构体系、儒学占主导地位、对外来文化吸收和利用等方面分析古代中国思想界的特点。依据材料“前期是道家作为补结构,后期是佛教禅宗和道教。”、“儒学在两千余年间成为具有高度文明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础。”结合所学从“百家争鸣”后多元文化体系的出现、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道教和佛教兴盛挑战儒学、儒学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等方面分析古代中国思想界的原因。(2)依据材料“儒家神圣礼法的腐蚀及其为西方所侵害”、“那些想到这个问题的人因对精神危机有深切感触而不禁激动”、“像梁启超和康有为那样的初期的改良主义者,他们因非乌托邦的进化论似乎对革命的道德上的衰退提出了唯一前后一致的解释,而越来越感到沮丧。”结合所学从儒学礼法逐渐遭到破坏、改良和革命思潮的兴起、西方民主思想冲击着思想界、救亡图存成为思想主流、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发展等方面得出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变化。依据材料“儒家神圣礼法的腐蚀及其为西方所侵害,都能被视为对所有社会准则的一种世俗的腐蚀”、“像梁启超和康有为那样的初期的改良主义者,他们因非乌托邦的进化论似乎对革命的道德上的衰退提出了唯一前后一致的解释,而越来越感到沮丧。”结合所学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等方面简析中国近代意识形态变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