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1)下用呈现了《儒林外史》中的个经典情节。请你用句话概述这个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吴敬梓用饱蘸辛酸的笔触描绘了儒林众生相,他在书中塑造的—些人物可笑又可悲。请你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事件,简析其可笑可悲之处。周进 匡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 ①. 因为家里人多点了一根灯草,严监生觉得浪费,临死都不肯咽气。 ②. 示例一:周进:六十多岁的周进在贡院撞号板痛哭,当那群商人答应替他捐监生,让他获得乡试资格时,他居然趴在地上向他们磕头,让人觉得可笑。这可笑行为的背后蕴含着他的可悲,他终身匍匐在科举脚下,耗尽毕生精力,直到六十多岁,还没获得乡试资格,且执迷不悟,让人觉得可悲。示例二:匡超人:匡超人进学之后,居然自命不凡,向别人吹嘘自己是读书人所供奉的“先儒”,让人觉得可笑。这一可笑行为说明他踏进儒林之后就受到了腐蚀,丧失了淳朴善良的本性,人格沦丧,因而也是可悲的。【解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仔细浏览图片可以得知,主要描述一个枯瘦的老人躺在床上,右手抬起伸出两根手指,床边围着一群男女老少,似在询问老人什么事情。这让人马上联想到《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经典片段:《两茎灯草》,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示例一:周进:根据原文“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滚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那客人道:‘监生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进场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番心事。’金有余道:‘我也是这般想,只是那里有一笔钱子?’此时周进哭的住了。那客人道:‘这也不难,现放著我这几个兄弟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 进场;若中了官,那在我们这几两银子?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何况这是好事,你众位意下如何?’众人一齐道:‘君子成人之美’。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俺们有甚么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余也称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不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可知,六十多岁的周进在贡院撞号板痛哭,当那群商人答应替他捐监生,让他获得乡试资格时,他居然趴在地上向他们磕头,让人觉得可笑。这可笑行为的背后蕴含着他的可悲,他终身匍匐在科举脚下,耗尽毕生精力,直到六十多岁,还没获得乡试资格,且执迷不悟,让人觉得可悲。示例二:匡超人: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自命不凡向别人吹嘘自己是读书人所供奉的“先儒”,让人觉得可笑。这一可笑行为说明他踏进儒林之后就受到了腐蚀,丧失了淳朴善良的本性,人格沦丧,因而也是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