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公元前536年,郑国名臣子产,接到了晋国贤臣叔向—封措辞严厉的来信,信中称“开始我还对你寄予希望,现在没有了”。是什么使这两位曾经相互欣赏的贤人发生了分歧?原因是郑国在子产的主持下铸刑书,公布了成文法。叔向在给子产的信中写遭:“这样一来,平民知道了有法可依,就不会畏惧身价比他们高的人,就会弃礼,从法而争。去礼从法,是末世之制。郑国大概要败亡在你的手里了。”子产回信说:“现在不能考虑到子孙后代了,我这样做是为了救世。”公布成文法,是将本来由贵族掌握的法律公之于众,让平民可以视法而动,而不再视贵族而动,在行事上拥有了主动权。平民力量的上升,国家政权对平民的依仗,使法律制度变革势在必行。二十年后,叔向的祖国晋国也铸了刑鼎,公布了成文法。——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铸刑书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子产铸刑书的意义。 答案:【答案】(1)背景:春秋时期,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崩溃,各诸侯国纷纷改革变法;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积极发展本国力量,以求在诸侯争霸中称雄;贵族阶层力量的衰落,平民阶层逐渐提高在国家中地位。(2)意义:子产铸刑书意味着成文法的颁布,使百姓有法可依;打击了传统贵族阶层,一定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法律解释权集中到政府,符合中央集权的历史趋势;有利于郑国增强国力,在春秋诸侯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解析】(1)依据材料“公元前536年”、“平民力量的上升,国家政权对平民的依仗,使法律制度变革势在必行。”结合改革的时代背景相关所学从春秋末期分封制宗法制的逐渐崩溃、各国变法的实行、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贵族力量的衰落、平民阶层的地位的提高等角度概括子产铸刑书的背景。(2)依据材料“公布成文法,是将本来由贵族掌握的法律公之于众,让平民可以视法而动,而不再视贵族而动,在行事上拥有了主动权”、“平民知道了有法可依,就不会畏惧身价比他们高的人,就会弃礼,从法而争。”结合相关所学可从成文法的颁布使百姓有法可依、打击了传统贵族符合新型地主阶级的利益、集权中央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提升了郑国国力等方面分析作答子产铸刑书的意义。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