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材料二  “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清史稿》材料三  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外之疆吏,咸有争论,……初则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裳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材料五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 材料一中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是谁?受他影响,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一书的目的是什么? (2) 说出材料二中严复影响最大的译著,书中提出的进步观点是什么? (3) 材料三中“中日和约”是指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产生了什么影响? (4) 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谈谈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怎样的态度? (5) 列举史实说明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材料五中的“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答案: 林则徐 ; “ 师夷长技以制夷”。 《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马关条约》;略 民主、科学 ;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 器物: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文化:新文化运动。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