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古绝句 汉 无名氏 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 何用通音信,莲花玳瑁簪。 【注】玳瑁,用玳瑁的角质板做的发簪,有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 14.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运用了哪种传统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15.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分)
答案:14.运用了起兴/比兴的表现手法(2分,起兴即可),这一联用入秋季节,黄昏时分,云朵飘过来遮蔽天空,江水清澈深不见底起兴,引出下联用花簪寄情的诗句。(1分)说明时间,环境,为女子的表白做铺垫。(1分)也可表现其对意中人情深意长。(写比兴的要有这一句)(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亦可得分。) 15.塑造了一个感情深沉、坚定又纯洁的女主人公形象。(2分)“清”谐音“情”。江水清且深既是写眼前之景,又寄托了女子深厚的情意。(1分)莲花玳瑁簪是爱情的信物,也是女子纯洁、坚定的感情的写照(1分) 【解析】 14. 试题分析: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本首诗没有直接写主人公的思念之情,而是先写眼前的悠悠江水,女主人公期待的那个人,大约是从江上来的。这是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然后注意此类试题的答题步骤:先答手法,然后结合文本分析,最后写出运用此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试题分析: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要分清他是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还是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二要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人物形象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做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从侧面去烘托。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必须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特征,以此来体现人物的内在品质。因此,在阅读鉴赏诗歌,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注意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这是一首爱情诗。上两句主要 是通过暮色、阴云、深水暗示了两 个人之间的阻隔很大,因而无法相 会; 同时,水之清之深也隐喻着相 爱之深之纯。玳瑁:龟类动物名,甲 壳可作装饰品。须指出的是,莲花 和玳瑁簪在古代是和爱情有特殊 关系的物品。故本诗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感情深沉、坚定又纯洁的形象,然后结合文本分析哪些诗句体现了这一形象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