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 鸦片战争前后,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2)指出材料所述现象对近代前期中国农村经济造成的影响。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 (3)根据上列两幅图片,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说明变化中哪些因素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生产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
答案: (1)春秋时鲁国的“初税亩”,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战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 (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逐步发展起来,中国农村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变化:完成了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建立了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公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不利因素: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农村生产力状况,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4)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生产。 意义: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