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甲 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诸孙也。六岁善辞章。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来及冠,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时诸王斗鸡,会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畸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辛文房《唐才子传》)乙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都,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王定保《唐摭言》)8.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麟德初,刘祥遭表其材 表:表奏 B.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 见:表现 C.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宿:住宿 D.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请:邀请9.以下全都表现王勃才华出众的一项是 ①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 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 ③顷刻而就,文不加点 ④都督阎公不之信 ⑤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 ⑥公矍然而起日:“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10.选出对甲、乙文段理解、评价正确的一项A.甲文侧重王勃写《滕王阁序》前的坎坷经历,乙文侧重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曲折过程。B.乙文通过对阎公的直接描写,从阎公的角度正面介绍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杰出才华。C.王勃害怕藏匿犯有死罪的官奴这件事败露,就把官奴杀死,因此被免去沛王府修撰之职。D.两篇短文都说阎公本来想让自己的女婿写文章,而王勃竟然毫不谦让,使得阎公很是不满。11.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2)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
答案:8.C(事先。预先)9.C(①⑥是侧面表现,③是正面表现)10.A(B“正面介绍”错C免去沛王府修撰是因为戏为檄王鸡D甲文中王是应帅命写文章,故“使得阎公很是不满”错)11.(1)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因此而更加沮丧,他能认清自身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耀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罢了。(加线词语各1分,大意1分) (2)成名反复思考,这莫非垦告诉我捕蟋蟀的地方吧?仔细观看画上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非常相似。于是丝堕起来拄着拐杖,拿着画到了大佛阁后面。(加线地方各1分,大意1分)附辛文房《唐才子传》译文:王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的孙儿,六岁时就擅长辞章。麟德初年,刘祥道上表称赞他的才干,以高名次对策及第。还没到二十岁,就授为朝散郎,沛王又把他招入府中做修撰。当时诸王斗鸡,王勃开玩笑写了篇给英王的鸡的檄文。高宗知道了很生气.将他赶出沛王府。王勃罢官以后,客居剑南,登山望远,很感慨地想起诸葛亮的功业,写诗表达情思。又曾经隐藏了一个犯了死罪的官奴,怕事情败露,就把这个官奴杀了。事被发觉该处死,正赶上大赦就,只除名。父亲王福畴被牵连贬为交趾县令。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新修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宴宾客,准备让他的女婿写篇记,来夸耀这一盛事。王勃到此拜见阎公,阎公知道他的才华,就请他来作记。王勃欣然对客提笔,一会儿就写成了,还不加修改,满座宾客大为惊奇。酒酣辞别。阎公赠送他一百匹缣,他就扬帆离去。到了炎方,船人大海,王勃被淹死,当时是二十九岁。 王定保《唐摭言》译文:王勃写《滕王阁序》,当时年龄不过十四岁。都督阎伯屿不信他,王勃虽然也坐在宴席间,但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婿在宾客面前显示才华,早就嘱咐他构思一篇序文。到了阎伯屿谦恭地拿着纸笔,一个一个地请客人写序文,而客人都谢辞了。轮到最后一个客人,是小小年纪的王勃,料想也不敢来接纸笔,但仍然把纸笔送了过去,颇显都督的“风度”。王勃却毫不客气地接过了纸笔。阎伯屿非常生气,然后满脸愠色地离开了宴会厅,私下则教属官观察动静,随时通报情况。当第一次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时,阎伯屿说,这是“老生常谈”;二次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未作声;三次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伯屿倏地站了起来:“天才!天才!他的文章可以传世了。”于是马上隆重宴请他,欢饮直至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