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至35℃温度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单位:×106个/mL)。 温度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0h  24h  48h 72h 96h 120h 144h 168h 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1.2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 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                  法。 (2) 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            。 (3)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              等无关变量。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             (选填“增加”、 “减少”或 “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           (选填“增加”、 “减小”或 “保持不变”)。 答案:(1)抽样检测(样方) (2) 25℃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而不断增长;达到最大值后,随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逐渐下降(或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增后降) (3)如图(柱形分布合理、数值大致正确即可) (4)培养液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浓度、pH、溶氧量、接种量等(答出一点得1分,共2分)    减少    增加 解析: 考查对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环境容量的涵义及绘图能力。 (1)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的实验中所用的调查方法是抽样检测; (2)最适温度要根据实验结果看哪种温度下酵母菌达到的数量最大,可知25℃;可以把一种温度下的实验结果绘图,可以看出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不断增长后下降 (3)先找出各温度下的K值,绘图时各种温度的柱状图要宽度一致、分布合理。 (4)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酵母菌的数量,其余的因素都叫无关变量;K值是指一定环境所能容纳的生物最大数量,环境不变,K值就不变。
生物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