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古典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特殊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文嫂方说道:“县门前西门大老爹……家中放官吏债,开四五处铺面:缎子铺、生药铺、绸绢铺、绒线铺,外边江湖上又走标船,扬州兴贩盐引,东平府上纳香蜡,伙计主管约有数十……家中田连阡陌,米烂陈仓,赤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光的是宝„„”林氏被文嫂这篇话说的心中迷留摸乱,情窦已开……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材料二   金有余了解他(周进)痛哭的原因,向众人解释:“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这也不难!我这几个弟兄都是商人,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给周先生,让他捐个监生,不就能参加乡试了吗?”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材料三   李贽还同样以不留情面的态度解剖自己,指责自己缺乏诚信:“志在温饱,而自谓伯夷叔齐;质本齐人,而自谓饱道饶德。”如果李贽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言行的一致,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也只是他在追求个性与行动的自由,而不是叛离他衷心皈依的儒家宗旨。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概括材料一小说中所描述的经济发展现象,并指出其影响。(6分) (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现象?小说折射了怎样的社会问题?(6分)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简要评析材料三所述观点。(6分) 答案:答案:(1)现象:商品经济发达;物资流通繁荣;富商大贾产生。(2分) 影响:拜金主义思想盛行,(2分)冲击传统道德与义利观。 (2分) (2)现象:商人仍视科举为正途。(2分)社会问题:造成狭隘的人才观,阻碍社会发展。扭曲人性伤害人的心灵(6分). (3)李贽矛盾的个性心理折射出转型期的社会病态。明朝中后期,专制体制不断加强,个体无法彰显个性自由,八股取士埋没自身才能与价值。表明传统社会正在走向没落;思想上李贽反对权威;但又困惑于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儒家道德的冲击,欲求努力维护儒家社会理想。(6分) (或参考:李贽矛盾的个性心态是明后期病态社会的反应。专制压制八股束缚个性自由;商品经济冲击纲常伦理;反对权威又维护儒家理想社会。)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