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初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法 

九年级(初三)试题

观察下列图表,撰写历史短文。

公元前4世纪

公元6世纪

公元15世纪

公元19世纪

希腊城邦已衰微

边陲小国军事强

帝国秩序要稳固

保证专制赖法制

向往东方热潮兴

商路受阻贸易难

工业革命变世界

社会矛盾已产生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中需包含以上人物名字,人物做出或参与的重大历史抉择,及抉择产生的影响(影响1点即可)。同时谈谈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你从以上人物身上学习到的精神。③史实准确,表述成文,字数300字左右。

他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他是(    )
A . 但丁 B . 彼特拉克 C . 达芬奇 D . 莎士比亚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可燃冰 B . 生铁 C . 蒸馏水 D . 大理石
如图,在Rt△ABC中,∠C=90°,∠BAC的角平分线AD交BC边于D.以AB上某一点O为圆心作⊙O,使⊙O经过点A和点D.

  1. (1) 判断直线BC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 (2) 若AC=3,∠B=30°.

    ①求⊙O的半径;

    ②设⊙O与AB边的另一个交点为E,求线段BD、BE与劣弧DE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图形面积.(结果保留根号和π)

某同学对一瓶长期暴漏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Na2CO3

猜想Ⅱ: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NaOH和Na2CO3

则NaOH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阅资料】

①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汇总几乎不溶解.

【实验探究】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

 ;

白色沉淀产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2NaCl+CaCO3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加入

溶液变红色

证明猜想Ⅱ正确

【提出问题2】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2】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小亮明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实验反思】

(1)通过本题,你学会了定性检验氢氧化钠的变质和除杂提纯物质.为了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探究过程中你需要思考的问题有 (填数字序号);

①选择试剂种类   ②确定试剂用量   ③试剂产地    ④实验装置与步骤的设计    ⑤实验安全环保   ⑥测量中减少误差.

(2)向50g Na2co3溶液总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
  1. (1) 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填序号)。

    A医疗急救  B食品防腐  C航天火箭助燃剂  D霓虹灯

  2. (2) 如图所示“氧气”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省略)。

    图片_x0020_28266728

    ①“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放的物质是

    A硫  B水  C氮气

    ②氧气在进迷宫过程中,碰到了三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下列物理量的大小与实际相符的是

A . 静止在山坡上的石块的机械能为0J B . 教室里的日光灯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A C . 常用电动自行车的工作电压约为220V D . 常温下普通白炽灯灯丝的电阻约为100欧姆
警察在那片区域查找线索。

The policethe areaclues.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 (1) 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下同).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2. (2) 实验室常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装置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常用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24H38O4 , 不可食用。若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可能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造成伤害,大量摄入还可能致癌。
  1. (1) 从组成上可知塑化剂属于(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2. (2) 塑化剂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整数比)
  3. (3) 塑化剂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
把小灯泡L1(“6V 6W”)和小灯泡L2(“6V 3W”)串联后接在电源电压为6V的电路中(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通过灯泡L1的电流大于通过灯泡L2的电流 B . 灯泡L1两端的电压大于灯泡L2两端的电压 C . 灯泡L1的实际功率大于灯泡L2的实际功率 D . 两灯的总功率小于3W
为了测量某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和小红取该碳酸钠溶液10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1. (1) 小明在碳酸钠溶液中先滴加无色酚酞作为指示剂,然后再逐滴滴加稀盐酸。

      ①当观察到说明稀盐酸和碳酸钠刚好完全反应。

    ②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10克,计算该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 (2) 小红直接往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溶液增加a克。小红将a克当作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并计算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现计算结果比小明要偏小,请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写出两点)
关于化合价的认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B . 在单质分子里,元素化合价为0 C . 一种元素在同种物质中,不能有不同的化合价 D . 在化合物里,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
江苏省规定: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农村、城镇居民社会养老金并轨。这些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内容中的(    )

A . 法治 B . 平等 C . 文明 D . 和谐
阅读《武松打虎》回答问题。

课文前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下列发明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是(    )

①珍妮机    ②电子计算机    ③蒸汽机车    ④飞机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片_x0020_10901850

  1. (1) 图中粒子共能表示种元素。
  2. (2) 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用离子符号表示,下同),表示的阴离子是
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事物。图A是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B~E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 (1) 锰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 (2) B~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2016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日本广岛,这是二战结束以来首位在任美国总统访问原子弹爆炸地。1941年12月发生在美国夏威夷群岛的是美日战争创伤的“心结”之一;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政策。

如图,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将导管的末端深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

选项

A

B

C

D


现象放大图

A . A      B . B      C . C      D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