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初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法 

九年级(初三)试题

sin30°的值为(   )
A . B . C . D .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1. (1) 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NaOH;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猜想三:含有NaOH、Ca(OH)2。同学们取少量B 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不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错误

    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猜想二正确

  3. (3) A,B,C,D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填字母)。小组同学经过 讨论认为 A、B、C、D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能得出碱的其它化学通性。实验的方案是(写出操作和现象)。
阅读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些事件(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在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列宁晚年已深切感受到对党和国家官员实行监督以杜绝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防止个人专断问题

的重要性,可惜列宁逝世过早并未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后来则逐渐背离了十月革命为建立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民主的原则:党的民主空气缺乏严格等级制度、领袖个人专权常常导致重大决策的失误;缺乏有效监督致使党内特权阶层产生,引起党群关系的恶化;僵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常使国有财产被视为“无主人财产”;生产成果分配的不合理使群众丧失发展生产的兴趣;工农的主人地位仅仅成为宣传中的口号……苏共 的演变不仅逐渐失去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为后来的反对派反共反社会主义提供了借口。

 ——《世界历史•十月革命:必然性、历史意义和启迪》

材料三:1991年12月27日,前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对德国电视二台发表谈话时表示,对苏联的解体感到“羞愧”和“耻辱”。乌克兰总统克拉夫说:“造成苏联今天局面是谁的错?谁应该受到责难?苏联的解体是公开性时期开始的。”莫斯科出版的《独产报》则直接指出:“是的,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灭了这个帝国。”

 ——《世界当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苏联解体的原因。
  3. (3) 有人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失败”,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 关于原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H   ②Fe2+③Cu   ④P2O5 ⑤NaCl

A . 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⑤ B .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⑤ C . 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 . 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某校一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合作探究活动中,将两块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和等腰直角三角形 ,按如图1的方式摆放, ,随后保持 不动,将 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连接 ,延长 于点F,连接 .该数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帮忙解答:

【初步探究】

  1. (1) 如图2,当 时,则
  2. (2) 如图3,当点E,F重合时,请直接写出 之间的数量关系:
  3. (3) 如图4,当点E,F不重合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推理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4. (4) 如图5,在 中, ,若 (m为常数).保持 不动,将 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连接 ,延长 于点F,连接 ,如图6.试探究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用图所示的滑轮组成滑轮组提升重物,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滑轮组的绕线.

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A . 何以战? B . 虽不能察,必以情。 C . 可以一战。 D .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下列所示不是体现化学造福人类的是(   )
A . 新型农药的研制 B . 单晶硅的使用 C . 隔水透气材料的发明 D . 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发和推广
若方程(a-bx2+(b-cx+(c-a)=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必有(  )

A . a=b=c B . 一根为1 C . 一根为-1 D . 以上都不对
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图片不适合采用的是(    )
A . 武汉长江大桥 B .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 . 青藏铁路 D .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已知⊙O的半径为4cm,点P在⊙O上,则OP的长为(    )
A . 1cm B . 2cm C . 4cm D . 8cm
小梦在学习完能量转化知识后,设想了如图所示的方案,先利用水力发电,然后再利用发出的电驱动抽水机把水抽到蓄水池,这样就可以一直循环下去。你认为这个设计方案(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2021年7月,一群野生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北移的新闻,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30年来在全球亚洲象总量不断减少的形势下,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150头左右增长到目前的300头左右,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这充分证明(    )
A .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持续向好 B . 人类征服自然目标已经实现 C . 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 D . 环境友好型社会早已经建成
在亨利二世(1154—1189年在位)时期,英国剑桥市民支付300银币和1金币获得了包税权,而且国王的治安官不得随意干涉市民。这说明当时的剑桥(    )
A . 获得一定自治权 B . 成为商人聚居地 C . 加快工业化进程 D . 建立君主立宪制

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说出图一,图二,图三机械的名称。
(2)图一所示机器的发明有什么意义?
(3)综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二所示机器的出现解决了什么问题? 当时出现的新能源是什么? 这项发明把人类推进到了什么时代?
(4)图三所示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5)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如图)图1、图2分别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前后苏联、美国发展经济的措施。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 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 .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C . 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D . 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
右图是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物连接图,其中电源是三节新的干电池,灯泡的额定电压是3.8V,其灯丝电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0Ω1A”的字样。(说明:电流表接线柱从左到右为“一”“0.6”“3”;电压表接线柱从左到右为“一”“3”“15”)

  1. (1) 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中未连接的部分连好,使它成为完整的实验电路。
  2. (2) 小刚合理地连接好电路,并按正确的顺序操作,但闭合开关后灯不亮。聪明的小刚猜想:

    A.可能是灯丝断了  B.可能是电流表断路

    C.可能是小灯泡短路  D.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断路

    猜想

    电流表示数/A

    电压表示数/V

    如果A成立

    如果D成立

    请你借助图中的电流表和电压表验证小刚的猜想,将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上表。

  3. (3) 假如电压表0~15V量程已损坏,小刚仍想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你将小刚设计的电路图画在右边的方框内。

  4. (4) 按小刚新设计的电路图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达到 V时,小灯泡就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如右图所示的电路,灯L1、L2均发光。关于电压表V1、V2、V3的示数,下列各组数据中正确的是( )

A . 9V、6V、3V B . 9V、3V、6V C . 9V、9V、9V D . 6V、9V、3V
请写出一个开口向上,并且与y轴交于点(0,-1)的抛物线的解析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