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初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法 

九年级(初三)试题

如图是由5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它的俯视图是(    )

A . B . C . D .
钟表的运动可以看作是一种旋转现象,那么分针匀速旋转时,它的旋转中心是钟表的旋转轴的轴心,经过45分钟旋转了度.
如图,四边形 是三个正方形、

初三(6)班的小清、贞贞、小成、小麦等同学围绕话题“走进新时代”展开讨论。他们从环保督察开始谈起,一直谈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乡村振兴战略等。下图摘录了他们的部分发言内容,请你加入他们的讨论。

  1. (1) 阅读小清与贞贞的对话,结合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说说你的看法。
  2. (2) 阅读小成的发言,请你说出小成所说的其他文明是指哪些文明。
  3. (3) 针对小麦所说的内容,参照示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建议。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了一种气体.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难道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着这些疑问,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 (1) 已知试管内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
  2. (2) 若用浓硫酸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应从(选填“b”或“c”)端管口通入;
  3. (3) 对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同学们有以下猜想:

    猜想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猜想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

    同学们进行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实验操作】将生成的气体通过肥皂液中(如图所示),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4. (4) 铁遇到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在生成气体的同时,还会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 (1) 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种物质的分子类似足球状,这种物质的化学式为
  2. (2) 肥皂水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碳元素的物质,常温下,肥皂水是(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
  3. (3) 过多的CO2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人类应该大力控制CO2的排放,倡导低碳生活,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填序号).

    a.少买不必要的衣服    b.洗碗时不间断地放水冲洗

    c.使用节能电器          d.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工具.

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装置A中仪器m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若用装置C收集氢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导管进入。
  4. (4) 某同学连接B、E、F进行实验,B中所加药品不同,F中所加药品相同。

    ①若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则E中现象说明B中产生的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F中溶液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若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F中溶液变浑浊,则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世界这么大,只有广西在放假”,这条网上热议的帖子引起大家对广西的关注。回答问题
  1. (1) 2014年,“壮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将“壮族三月三” 确定为假期,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这些做法(  )

    ①提高了壮族在其他民族中的地位   ②体现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③
  2. (2) 在广西,“三月三”既是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汉、瑶、苗、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12个世居民族每年有2700多万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欢度这个节日,上千场次的民族文化活动次第开花,争奇斗艳,各族人民沉浸在民族大联欢的喜庆气氛中。我们从中感受到(  )

    ①各民族亲如家  ②各民族风情一致  ③各民族相互影响  ④民族团结的珍贵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热爱劳动 建设祖国】

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0周年华诞。70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受到全球瞩目。

在成就面前,我们信心百倍,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

  1. (1) 举两例说明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受到全球瞩目。
  2. (2)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怎样为国家发展作贡献?(至少回答4点)
2016 年,中国人民壮志豪情,讲述“中国故事”,显示“中国力量”,提出“中国方案”,在世界舞台上刮起一股“中国风”。

  1. (1) 【中国故事】气势恢宏的新一轮对口援疆,犹如一部全国 19 省市共同书写的史书,书写着全国各族人民与新疆各族人民血浓于水的情感,凝聚着大爱与崇高;科学发展成就西藏速度,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台阶。进入“十三五”以来,西藏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一 “牛鼻子”,支撑发展、引领升级,2016 年自治区将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600 亿元以上。

    这些中国故事的书写表明了什么?

  2. (2) 【中国力量】2016 年 9 月 15 日 22 时 28 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16 年 10 月 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入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开始了为期 30 天的太空驻留生活;11 月 7 日,为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第 20 天,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跑步。

    我国不断取得科技创新成果的原因有哪些?

  3. (3) 【中国方案】信息一:2016 年 10 月 1 日人民币正式加入 IMF 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国成功促成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落实了延迟多年的改革方案。

    信息二:中国举办的G20杭州峰会实现了二十国集团历史上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制定《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第一次就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采取集体行动、“中国方案”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活力。

    从上述“中国方案”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1. (1) 计算:  + ﹣21
  2. (2) 一串有趣的图案按一定规律排列.请仔细观察,按此规律画出的第10个图案是;在前16个图案中有 ;第2008个图案是

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1 B . 图片_x0020_100002 C . 图片_x0020_100003 D . 图片_x0020_100004
如图是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时设计的实验。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与探究的条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5

A . 甲和丁:水 B . 乙和丙:空气 C . 甲和丙:空气 D . 甲和乙:水
关于古代希腊的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国家的相同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都是古代希腊强大城邦 B . 都兴起于公元前8世纪 C . 都处于奴隶制时期 D . 都崇尚军事武力
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某同学接成如图(a)所示的电路.当开关闭合后,两灯都发光,两个电流表的指针所指位置均为图(b)所示,则通过灯L2的电流为A,通过灯L1的电流为A.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乙醇燃烧    B . 菜刀生锈    C . 煤分解得到煤焦油等    D . 车胎爆炸
为了探究“决定动能的因素”,同学们讨论后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华每次实验都让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钢球、铝球   和铜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 h1 处由静止滚下,撞到木块上如图  所示。

  1. (1) 小华利用三个体积相同的小球做实验,是为了改变物体的。每次实验都让三个小球从同一高度 h1 由静止滚下,是为了使小球到达水平面的相同;
  2. (2) 小华所探究的问题是
  3. (3) 本实验中,小华通过观察木块先后三次被小球撞击的距离来判断铁球动能的大小,这样做的理由是。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叫
—I'm thinking about how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the life of the poor family.

—Why not do a__________?

A . newspaper B . relationship C . survey
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点C在半圆O上,AB=5cm,AC=4cm.D是弧BC上的一个动点(含端点B,不含端点C),连接AD,过点C作CE⊥AD于E,连接BE,在点D移动的过程中,BE的取值范围是

下列物体属于绝缘体的是(   )
A . 铅笔芯 B . 塑料尺 C . 小铁钉 D . 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