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物理

图,利用静电喷漆枪给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但被物件吸引。则(  )

A . 物件一定带负电 B . 物件一定不带电 C . 小液滴可能不带电 D . 小液滴一定带同种电荷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以及添加单位:
  1. (1) 0.2t=kg
  2. (2) 4.5g=kg
  3. (3) 32mL=cm3=L=m3
  4. (4) 7.8×103kg/m3=g/cm3
  5. (5) 某中学生的质量约是45  .
  6. (6)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
我们观察到同步通信卫星是静止的,这是因为我们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太阳 B . 地球 C . 月亮 D . 火星
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窗玻璃上出现冰花,发生的物态变化现象是(   )

A . 凝固 B . 液化 C . 凝华 D . 升华
如图所示,在一只不计重力和厚度的塑料袋中装入大半袋水,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并将其慢慢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变小/不变),直至塑料袋中的水面与容器中的水面相平时,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零(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夏天,爱吃冰棒的小明买了一支冰棒,他有以下发现:①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棒的外包装纸上有许多“白花花的粉”;②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③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就出“汗”了;④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在以上发现中,物态变化原理相同的有(填序号)。他发现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的情景应如图(选填“A”或“B”)所示。

图片_x0020_100003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1. (1) 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m/s.

  2. (2) 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

    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 ;(写出一个影响因素)

    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 

  3. (3) 如图2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  .(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为探究“物体在距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像的特点”,选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蜡烛、凸透镜( )、火柴、光屏、刻度尺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首先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其所在的平面平行,并且都与光具座的轨道(选填“平行”或“垂直”);
  2. (2) 点燃蜡烛后,为使烛焰的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央,需要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为检验是否调好,同学应进行的操作是
  3. (3) 调整好器材后,将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某点,如图所示,此时物距是cm;
  4. (4) 实验中如何移动光屏找到烛焰清晰的像?
  5. (5)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的凸透镜有一个小缺口,并且实验室没有多余的完好的凸透镜了,该小组若用此凸透镜实验,光屏上烛焰的像能否完整?(选填“能”或“不能”)
                  
  1. (1) 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1m长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验,管中水银柱高度为mm。


  2. (2) 假定移动玻璃管的过程均不漏气,请描述玻璃管内水银柱高度的变化情况。(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将玻璃管倾斜放置,水银柱的高度将

    将玻璃管向上提升一点,水银柱高度将

  3. (3) 如果用水来代替水银做实验,水(选填“会”或“不会”)充满玻璃管,若管口刚好在水面上且保证不漏气,此时玻璃管内底部的压强Pa。(g=10N/kg,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如图所示,用细线悬挂的磁体AB,磁极未知,当闭合电路开关S后,磁体的B端与通电螺线管左端相互排斥,则B端是磁体的极,断开开关,磁体静止时,B端会指向地理的(选填“北方”或“南方”)

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兵、小红两位同学作出了如下猜想:

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规格、材料如下表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

0.5

0.5

B

镍铬合金

1.0

0.5

C

镍铬合金

0.5

1.0

D

锰铜合金

0.5

0.5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

  1. (1)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为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如果选用编号为A、C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填序号);如果选用编号为A、D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 (填序号).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时,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
  2. (2) 有同学认为:可以根据灯泡亮度的变化来判断接入的电阻丝阻值的变化情况.老师指出:此实验中这种方法不可取.这是因为电源电压一定时,所选电阻丝的阻值相差太小,灯泡亮度变化(选填“明显”或“不明显”).
如图所示,导体ab放在处于蹄形磁体磁场中的水平金属轨道上。

  1. (1) 接通电源,这时会看到导体ab运动起来,这表明
  2. (2) 保持磁场方向不变,改变ab中电流方向,ab的运动方向(填“不变”或“改变”);
  3. (3) 通电后导体AB运动的过程中,是把电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如图所示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所成的是(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填“实或虚”);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cm。

如图所示是室内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使用时用脚踩踏板时桶盖开启,根据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开启桶盖时.我们忽略掉等次要因素,抓住可以绕固定点O2转动的主要因素,可以把桶盖看作一个

几位同学在一起讨论如何认识力和表示力的问题,其中看法错误的是(  )

A .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 B . 可以用一个图形直观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 C . 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通过分析它产生的效果来认识它 D . 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不能够认识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密度大的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一定大 B . 潜水员在水面下50米比在水面下10米受到的浮力大 C . 将体积不同的两个物体浸入水中,体积大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大 D . 体积相同的铁球和木球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一定相等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宇使用的是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与圆柱体A的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g10N/kg

1)浸没前,A逐渐浸入水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将      

2)浸没时,A受到水的浮力为      N,排开水的体积为      m3

3)实验结束后,小宇整理器材,用抹布抹干A上的水,把A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丙所示),则A对桌面的压强为      Pa

                                             

如图16所示,一艘轮船正在长江上航行,假设船体和货物总重为7 500 吨,江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1) 求轮船受到的浮力;

(2) 求船体浸在水面下的体积

把边长为1m的正方体木块放在水中,有的体积露出液面,则木块的密度为       kg/m3;木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N.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等元件构成,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目镜的焦距很短

 

B

通过目镜看到放大的实像

 

C

物镜的焦距很短

 

D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