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社会法治:

初中 社会法治

2019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自2020 年1月1日起施行。据此回答问题。
  1. (1) 会议以2929票赞成、8票反对、8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外商投资法》,这说明(   )
    A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 .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C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决定权 D . 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2. (2) 《外商投资法》第一条规定:“依据宪法,制定本法”,这反映了(   )
    A .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B . 法律对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 C . 法律由人大代表来制订 D .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 (3) 全国“两会”期间,众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微博、征民意,公民在互联网上为两会” 建言献策也格外火爆,这说明(   )

    ①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不断扩展     ②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意识不断增强

    ③我国公民通过网络可以解决一切难题     ④我国通过互联网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右边漫画警示我们,正确认识自我,应当(   )

A . 自信、自尊 B . 客观、理智 C . 不关注自己的长相 D . 不相信他人的评价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    返回器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圆满收官(   )
A . 天问一号 B . 天宫二号 C . 北斗三号 D . 嫦娥五号
国务院派调查组对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违法违规生产疫苗进行调查,体现政府的作用是为了管理人们的社会生活。
近年来,有关部门组织了“大手牵小手”文明交通行动,新昌城区部分学校成立“家长交通护苗队”,给孩子们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 . 学校保护 B . 家庭保护 C . 司法保护 D . 社会保护
在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这一内容时,小娟同学用图示法加以梳理。以下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的辽上京遗址刻着一首诗:“赤峰辽国第一京,寂寞犹在忆皇城。游人难步草盈天.不知从何觅市声。”建立了诗中“辽国”的民族是(  )
A . 汉族   B . 匈奴   C . 契丹族   D . 党项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史上日本曾多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求和。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下,众志成城,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材料二:中国向何处去?两次民主主义革命历程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和回答。中国的近代化受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较大,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八一南昌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在艰难探索中,中华民族最终选择了新的发展道路。

材料三:从“租界华人不得入内”到“国统区的民不聊生”再到“天安门城楼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宣告”,见证了近代中国人民社会地位的巨变。

  1. (1) 对于材料一中的两次战争,宝岛台湾有着特殊的感受。请你列举相关史实进行佐证。
  2. (2) 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在两次民主主义革命中为解决“向何处去”进行了怎样的不同道路探索?
  3. (3)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告诉世界的一个响亮回答”。结合三则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武汉汉口医院护士蔡桃英康复出院后已两次捐献血浆。截至3月4日,像她这样的“二连捐浆者”在武汉已有10位。蔡桃英等人的行为(    )

①关爱他人,尊重生命②乐于助人,奉献社会

③承担责任,实现人生价值④扶危济困,维护正义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它的结构、生物活力、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样。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为人类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中国取得这一医学成就是在(   )
A . 20世纪50年代 B . 20世纪60年代 C . 20世纪70年代 D . 20世纪80年代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合理的是(   )

A .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C . 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D .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下列文物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②①④③ D . ②①③④
各国面对全球爆发的新冠疫情,采取的举措各不相同,有人形象的比喻:“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上述比喻最能反映当今世界呈现的趋势是(    )
A . 政治多极化 B . 经济全球化 C . 文化多元化 D . 和平与发展主题
材料一:当满清皇族还沉浸在自己的大国美梦中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到西方人用枪炮打开了国门才有所发觉。

材料二: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 (1) 材料一中外面的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指的是什么?西方人用枪炮打开中国国门的目的是什么?
  2. (2) 你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3. (3) 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标志着我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发表胜利宣言:“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这是盟军的伟大胜利……法西斯德国的坟墓将就此挖掘。”他赞誉的这场战役是( )
A . 不列颠战役 B . 珍珠港战役 C . 中途岛战役 D . 诺曼底战役
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成为时下流行的支付方式,这说明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
2021年1月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禁塑令”正式在全国实施,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塑料包装等均被明确禁止使用。这能够(    )

①彻底杜绝塑料的使用

②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③倡导树立正确消费观

④维护个体生命健康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此哀叹源自( )           
A . 《南京条约》签订 B . 《北京条约》签订 C . 《马关条约》签订 D . 《辛丑条约》签订
下图为竖版世界地图的一部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甲地位于东半球的世界最大海洋上 B . 乙地的生产生活景观垂直变化显著 C . 亚洲和丙所在洲都以黄色人种为主 D . 甲、乙、丙三地都有相似的温带景观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民谣最能够说明解放战争(  ) 
A . 爆发的原因 B . 战斗的进程 C . 胜利的原因 D . 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