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社会法治:

初中 社会法治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以长江为重点的渔政执法能力建设,确保十年禁渔令有效落实,这些措施体现了( )

①要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②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③戕行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④保护长江生物资源的多样性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小黄从赤道上的某点出发,先向正北方向走50千米,再向正西方向走50千米,接着向正南方向走50千米,最后向正东方向走50千米,此时小黄位于出发点的(   )
A . 正东方 B . 正南方 C . 回到出发点 D . 正西方
《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刊,见证、记录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诸多重大事件。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五四运动 B . 一二·运动 C . 西安事变 D . 九一八事变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其中有批国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这一运动是(   )
A . 庚子事变 B . 辛亥革命 C . 戊戌变法 D . 洋务运动
下列名言最契合该文艺复兴时期时期核心思潮的是(  )
A . 吾爱吾师,更爱真理 B . 人的出类拨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C . 奋斗在人,成功在天 D . 我一息尚存而力所能及,不会放弃爱智之学
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人们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下列选项中组合正确的是(    )

选项

国家或城市

区域特色

A

以色列

“羊比人多"的国家

B

澳大利亚

世界著名的石油宝库

C

威尼斯

世界著名的汽车城

D

开普敦

有非洲的“小欧洲"之称

A . A B . B C . C D . D
2018年12月27日开始,北斗系统正式提供全球服务,已经在导航定位、智慧城市等领域实现应用,中国改变了以往部分领域被GPS系统所控制的局面。这说明(    )
A . 我国在科技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B .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优先发展的位置 C . 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D . 必须将科技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阅读下面年代尺,关于我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①处是秦汉时期,开创并巩固大一统国家 B . ②处是宋元时期,开放革命与文明高度发展 C . ③处是隋唐时期,政权并立与民族大交融 D . ④处是明清时期,对外开放与封建社会繁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选择。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接近      人民币,人均跨上      美元的台阶。(   )
A . 90万亿  8000 B . 100万亿   1万 C . 110万亿   11000 D . 120万亿   12000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就地过年”无疑是应对疫情的有力举措。宁波多个部门发放留甬倡议书,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达关怀活动,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宁波大家庭的温暖。这表明各部门(    )

①努力规范行政权,做到依法行政

②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③努力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

④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经典诗词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诗词与地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北方地区典型景观 B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西北季风 C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影响自然景观 D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地势影响河流流向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大旅游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国庆假期,抽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在景区屡见不鲜。(如图)

材料二:近日发布的《北京市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对列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游客的单位或街道出具告知函,同时建立联合惩戒工作机制,被“拉黑”的游客信息将通过内部信息平台通报给旅行社、景区、饭店等,在一些实名制景区、博物馆,高峰期经营单位可以限制其购票参观。

  1. (1) 国庆旅游所暴露出来的不文明行为说明了什么?
  2. (2) 有人认为:“是否文明出游只是个人私事,政府有点小题大做。”对此,你怎么看?
  3. (3) 为营造文明旅游的良好社会氛围,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做?
“彩电越来越薄了,私家车越来越多了,出游越来越火了,网络问政越来越热了,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了。”上述百姓生活的写照,说明了我国(    )

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人们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③我国已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不断变化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21年8月20日通过。这说明(    )

A . 我国实行良法善治 B . 个人信息不能公开 C . 法治德治相辅相成 D . 全国人大科学立法
把握事件的内在逻辑关系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依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 (1) 【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中甲处应该填写(    )

    A . 鉴真东渡日本 B . 马可·波罗来华 C . 麦哲伦环球航行 D .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2. (2) 【历史解释】以下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B

    萨拉热窝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

    《波茨坦公告》发表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D

    杜鲁门主义出台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A . A B . B C . C D . D
  3. (3) 【层次示意图】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排列事件的层次(如下图)。下列选项符合图示的是(    )

    A . ①罗马法  ②《十二铜表法》  ③爱琴文明 B . ①文艺复兴  ②《蒙娜丽莎》  ③三权分立 C . ①新体制的创立  ②美国独立战争  ③萨拉托加大捷 D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电力的运用  ③电子计算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贴”与“不贴”,请帮商家作出正确的选择并说明理由。

  2. (2)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请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邓小平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5月开始,爆发了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年仅15岁的邓小平与同学一起参加抵制日货、声讨卖国贼的活动。

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也由战前的120万增加到195万,在战场上逐渐占据了主动。为此,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决策。

材料三:“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作为“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始终是国家统一的坚定捍卫者、人民意志的代表者

  1. (1) “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推动作用?
  2. (2) 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什么?为什么说‘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